学方略 谋创新 抓落实 | 防城港新春“第一会”立下新目标,他们这样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动员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开年即开干、开干即建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以及自治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大会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深入实施“2+1”工程,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加快推进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防城港篇章。
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北部湾办、东兴市、港口区的领导作交流发言。大家表示,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努力争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先行军、排头兵。
春风浩荡漫涌来,奋楫扬帆立潮头。
目标已经明确,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不断开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着眼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实现‘五个更加便利’,在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前列上展现更大作为。”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始终将项目牢牢抓在手上,将优服务促营商扛在肩上,着眼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实现‘五个更加便利’,在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前列上展现更大作为。”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韩凯表示。
韩凯说,新的一年,我们将聚焦项目招引的精准度、洽谈成熟度、落地开工速度,优化项目管理手段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形成重大项目压茬推进的良性格局。继续强化我市在全区构建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中的核心区地位,推动核电、海上风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推动运用“调研招商场景”“建设生产场景”“生活休闲场景”三种场景,指导各县(市、区)、各园区站在场景用户视角反向思考,提高规划建设的整体把握能力,贴合实际提前谋划项目,契合资金投向争取专项债等上级资金,逐步解决产业承接基础条件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平台建设和环境优化上再突破。”韩凯表示,将聚焦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等平台需求,重点推动项目建设,积极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出海口和陆路门户,畅通发展大动脉。对标最新世界银行宜商环境指标体系和国家、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推进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项目落户我市。

“在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项目建设再攻坚、招商引资再突破、打造市场经营便利地上持续发力。”
“2024年,我局将始终保持‘拼’的劲头、‘破’的精神,争当先行军、排头兵,为我市经济发展继续领跑全区贡献工信更大力量。”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如光表示。
在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上持续发力。用好稳增长政策,服务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全力以赴确保“开门红”。充分发挥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队作用,深入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力促企业稳产增产、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指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加快“智改数转”。
在推动项目建设再攻坚上持续发力。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保障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实行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制和清账制管理,强化前、中、后端服务全流程衔接,推动已通过研判流程的项目加快签约落地。
在推动招商引资再突破上持续发力。围绕钢铜铝粮油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链延链补链,着力引入从原材料采购贸易到生产、销售、副产品处理等的全产业链条。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继续引入海上风电装备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上下游配套企业以及生物医药制造等新兴产业。
在推动打造市场经营便利地上持续发力。服务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防城港片区建设,以东兴产业园区为重点,快速集聚沿边产业经济带,推动防城港经开区、医学开放试验区等各类园区联动发展。加快构建钢铁、有色金属、粮油、电子信息、医药等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增强内外双循环内生动力。

“聚力规划引领、盘活闲置土地、‘双轮驱动’、改革创新,为助力我市打造市场经营便利地先行军、排头兵贡献自然资源力量。”
“2024年,我们将聚力四个方面,为助力我市打造市场经营便利地先行军、排头兵贡献自然资源力量。”市自然资源局局长丁艺表示。
聚力规划引领,服务项目精准选址落位。继续深入实施“自然资源要素对接”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项目管家”服务,建立“解决问题送服务”全时对接机制,做好项目前期支撑,精准引导项目合规落位。
聚力盘活闲置土地,实现重点项目应保尽保。把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的工作重心放在闲置土地盘活处置上,充分释放土地资源的综合价值。加快完善处理闲置土地工作机制,推动有关闲置土地认定、处置的地方立法及收回闲置土地、低效用地补偿标准的出台。
聚力“双轮驱动”,拓展挖潜用地增量空间。重点聚焦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防城港片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防城港经开区、东兴产业园区和自贸区防城港协同发展区建设的土地要素保障,重点研究如何利用开发边界调整的政策,保障边境口岸地区落地加工的利用空间。
聚力改革创新,全力服务项目高效落地。聚焦工作难点、改革热点、民生痛点,不断加快系统集成、流程再造和数字赋能,以改革创新推动服务提能增效。加快建成“防城港市土地超市”,真正实现“云上”选地用地,服务项目高效、精准、快速落地。

“保持‘拼’的劲头、‘破’的精神,在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上出实招见实效。”
“我们要保持‘拼’的劲头、‘破’的精神,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持续增强商务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在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上出实招见实效。”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源清表示。
2023年,商务口岸系统深入实施“2+1”工程,牵头5个攻坚、专项行动,引进落地贡献的批发企业21家、零售企业14家、外贸企业101家,为实现千亿GDP、千亿外贸作出积极贡献。全市社消零总额、批发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增速排全区第一,零售业销售额增速排全区第二,其中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速排全区第一。峒中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东兴口岸获批4个指定监管场所;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入选2022年中国城市外贸水平竞争力50强;广西东兴产业园区获批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区。
“以深入实施‘2+1’工程为抓手,以畅通道、优服务、落项目、强平台为支撑,用实招实效实绩努力打造贸易经营‘便利地’,勇做打造‘便利地’的急先锋。”陈源清表示,要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打造跨境贸易“便利地”;全力招新引优强供给,加快打造中越消费“便利地”;聚力抓项目搭平台,打造关键商品供应“便利地”,在对内对外开放创新格局中作出商务更大贡献。

“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持续推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深入实施‘2+1’工程,结合部门职责,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持续推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市北部湾办常务副主任、港口物流局局长许华樑表示。
去年以来,市北部湾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2+1”工程的决策部署,积极担当作为,全力推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防城港片区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港口建设等方面工作走深走实,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积极成效。
许华樑表示,市北部湾办将通过积极推动园区与央企、自治区平台公司合作,多方努力筹措资金,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中国—东盟国际现代物流中心的50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做好防城港综合保税区申报设立工作,指导推进东兴综合保税区申报设立工作;加快港口建设扩能增效,协调解决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临时转供电等问题,加快推进企沙南港区30万吨级码头、防城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实现核准、批复或开工等关键性节点工作的突破,启动东兴港点及其配套航道前期工作,助力打造“前港后园”的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新模式。

东兴市委书记彭绍关在大会发言。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韦荣合 摄
“紧抓广西东兴产业园区建设机遇,着力抓招商、促项目、优环境,努力成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排头兵。”
“东兴市坚决贯彻防城港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2+1’工程,着力抓招商、促项目、优环境,园区建设初战告捷,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加快形成。”东兴市委书记彭绍关表示。
2023年以来,东兴市着力下好招商引资“精准棋”,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用好营商改革“组合拳”。去年,东兴市新签约项目53个,项目总投资额187.31亿元,成功引进2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家中国500强企业。防东铁路开通运行,国门大道、国道G219(东兴段)全线通车;广西东兴医药产业示范园等30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东兴农产品物流中心一期项目等17个项目竣工建成。成立园区营商改革办公室,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挂牌出让宗地“交地即交证”,全年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6306户,增长172.6%。
彭绍关表示,东兴市要持续深入实施推进“2+1”工程,全力推动广西东兴产业园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重点加快东兴产业园区启动区建设,按照“9+4224”工作计划,采取滚动发展模式,力争尽快出形象、出产值;持续提升内外开放水平,加快构建完善联通国内国外的便利交通网络;围绕“4+3+2”产业布局,精准高效开展招商引资;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便民化水平;深化推动中越在跨境商贸、旅游、文化、教育、卫生、司法和边境管控等领域合作。

港口区委书记朱靓在大会发言。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韦荣合 摄
“把“2+1”工程作为主抓手,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中向好、创新突破。”
“我们将坚定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对标对表找方位、细化量化定目标、精准落实强举措,奋力实现‘开门红’,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仗。”港口区委书记朱靓表示。
2023年以来,港口区多项成绩实现历史性跨越:GDP接近700亿元大关,增长9.5%;与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成为广西首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的县(市、区)和园区;荣登“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等全国性榜单。
朱靓表示,港口区将锚定"政区融合"改革赋能的发展目标,不断完善扁平化、集约化“政区合一+公司”管理模式,力争年内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强化与市“三部四专班”、八大产业发展专班的无缝对接,内外发力,完善7张产业链全景图谱,做大做活市区联动“促招商、抓项目、强服务”模式。以“难点问题一线办”“零距离服务企业日”“24小时不打烊服务”等形式,切实为项目建设提供好要素保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建设,服务完善拓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功能,着力打造RCEP先行示范区,服务形成“五个更加便利”开放新格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