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丨防城港:“党建+”水务模式驱动城乡共融发展
北部湾畔骄阳似火,防城港的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气息。然而,一群身着浅蓝色制服的技术人员却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他们手中的探测仪发出规律声响,仿佛在聆听城市地下管网的“心跳”。这些来自北投环保水务集团的“环水先锋”,正用晒得黝黑的臂膀,默默托举着这座西南“边陲明珠”的供水“生命线”,书写着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中国—东盟马拉松赛事期间,技术人员对赛道周边的供水管网进行细致巡查。
党建红帆驱动“水务引擎”,铸就保供铁军
随着防城港临海工业的蓬勃发展,环保水务行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北投环保水务集团直属企业防城港环保水务公司引导所辖营管中心党支部,精心打造“五自登高・环水筑梦”支部品牌,全力培育“自组织、自修复、自涌现、自赋能、自驱动”的“五自”精神,积极构建“党建+”工作模式,树立“全员党建”理念,建立起“品牌领衔、党员攻坚、全员协同”的工作机制,并大力开展“供水服务进百企、入万家”等专项行动。

自治区劳动模范陈钦良。
在党建引领下,营管中心党支部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屡创佳绩。他们成功保障了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国际马拉松、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重大活动的“零停水”纪录,打造出一支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时“拉得出、打得赢”的保供水铁军队伍。
红色矩阵锻造“攻坚铁军”,高效服务暖民心
在防城港市浪漫花都“保交楼”项目工地上,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紧张进行。由于开发商供水配套工程滞后,项目面临违约风险。关键时刻,营管中心党员突击队急用户之所急,创新采用“三同步工作法”——设计施工同步、数据录入同步、验收通水同步,将常规需要4天的工期大幅压缩至1.5天,确保了2840余户居民如期收房。

技术人员在烈日下坚守。
开发商送来的“清泉入户润民心,高效服务暖万家”锦旗,正是营管中心党支部担责于身的生动写照。该党支部全力构建了以“清单”明责任、以“项目”促融合、以“积分”强作用、以“兑标”促提升、以“三查”保质量的“五项”服务机制,让服务更精准、更高效。得益于这样的滴灌式改革,在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获得用水”考核指标中,防城港环保水务公司已连续三年位居广西前列。
科技赋能织牢“安全防线”,数字水网显成效
走进“陈钦良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1500公里供水管网的数据。有着26年党龄的老党员陈钦良,深耕水务领域多年,他以“管理争先、管网争先、服务争先、队伍争先、赋能争先”为目标,搭建起“五争先”平台。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成功建成“GIS供水管网监测系统”,实现了对辖区供水管网监测、探漏、应急响应等的立体管理。

智慧水务大屏。
通过采用分区计量法、“S”管道探漏法,以及“线上+线下”管理机制,管网漏损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6.5%。2025年以来,该团队已累计修复160余处漏点,挽回经济损失620余万元,产销差控制在16.3%的较好水平。不仅如此,劳模工作室主导的《自来水管网探漏装置》《管网压力监测用在线监测仪》等8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转化应用,让供水压力合格率稳定在99.2%以上,为城市供水安全筑牢了防线。
战略深耕澎湃“东盟门户”,城乡共饮一泓水
在防城港医药制造产业园管道迁改工程中,一组组创新数据格外亮眼:运用“非开挖定向钻”技术减少道路开挖量63%、节约工期21天、降低施工成本580余万元。这一技术创新的背后,是“项目长负责制”的全面推行——每个重点项目都配备“党员专家+技术骨干”的定制化服务团队,他们先后攻克了防城港市生牛卜桥给水管道修复等8个重点工程的“硬骨头”。

技术人员在烈日下坚守。
在防城区潭西村、谭蓬村“一户一表”城乡融合主战场,党员突击队积极优化与外单位的15处管网交叉施工点,全力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的规划落实。截至目前,防城港市已有1865户村民告别了“雨季挑水、旱季缺水”的历史,累计铺设乡村供水管网109.56公里,城乡共饮一泓“甘泉”的覆盖率突破85%,受益人口达2.2万,彻底改写了以往的“水困命运”。
当清晨的薄雾为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披上轻纱,防城港智慧水务调度中心的大屏依然闪烁不息。站在防城港国际枢纽海港观景平台远眺,北部湾海面上“千帆竞发”。随着中国—东盟国际产业合作的不断深化,北投环保水务集团正以防城港市“三个突破年”行动为契机,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托举民生“蓝”,谱写着新时代“上善若水”的新篇章。
这座城市的环保水务守护者,为防城港的发展和民生福祉不断贡献着“环水”力量,正如同北部湾的潮水一般奔涌向前!
来源:广西新闻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