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位置与面积
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位于北纬20°36'~22°22'、东经107°28'~108°36'之间,居北回归线以南。东与钦州市毗邻,南濒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交界,西与宁明县接壤,北接南宁市的邕宁县和崇左市的扶绥县。市政府驻港口区公车镇行政中心区,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41千米,距钦州市53千米,距崇左市186多千米,距越南芒街市49千米。陆路、水路皆可连通东南亚,有西部地区最大的海港——防城港,是中国大西南连接东盟最便捷的通道。南北最大纵距101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19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6245.20平方千米。
地势 防城港市地势中间高,两边低,十万山山脉横贯其间,向东南和西北倾斜,东南多为低山、丘陵、平原和盆地;西北为中、低山和台地,至与扶绥交界处,东部高,西部低,多为丘陵和盆地。港口、防城、东兴三地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上思三面环山,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地形与地貌 防城港市有山地、丘陵、沿海滩涂3种主要地形,此外还有河谷冲积小平原和滨海小平原。防城港市地质构造有大菉、彭祖岭、峒中-扶隆断层、小董-防城褶断层、那良-大垌断层等5个断层,百更、那垌、平旺3个背斜,纵横全市各乡镇,形成各具特色的地貌。境内地貌主要由山峰、隘口、台地、平原谷地、丘陵溶蚀谷地及河流组成。山地、台地、丘陵、沿海滩涂相间,其中丘陵面积占80%以上。北部及南部以低山丘陵地为主,中部为山地,东南部为沿海丘陵和海湾滩涂。全市有3个主要地貌类型分区:北部为上思盆地,海拔200至400米;中部为十万大山,海拔800至1300米;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和深渊、平原、台地,海拔多在50至500米间。
土壤 防城港市境内土壤分属水稻土、砖红壤、赤红壤、黄壤、紫色土、冲积土、风沙土、沼泽土8个土类。西北山区以黄壤和红壤为主,主要种植旱地作物和经济林;南部丘陵沿海地带多分布冲积土、潮汐土、紫色土,为市内重要水稻耕作区。
山系 防城港市境内山脉主要是十万大山及其支脉。十万大山横亘于防城港市中部,全长130多千米,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峰有75座,主要山峰有18座,海拔皆在1000米以上,第一高峰薯良岭位于上思南屏瑶族乡境内,海拔1462米。十万大山之外,还有防城东山、上思四方岭和凤凰山脉,其中四方岭是上思县与扶绥县的分界线。
水系 防城港市境内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共50条,100平方千米以上21条。由于十万大山主脉由东向西横贯防城港市中部,因而形成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向南流的属桂南独流入海水系,主要河流有防城河、茅岭江、北仑河、江平江;向北流的属西江水系,主要河流为上思县的明江。防城河干流全长83.80千米,流域面积894.6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8.30亿立方米;茅岭江干流全长123千米,流域面积2909平方千米(其中防城港市境556平方千米,钦州市235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2亿立方米;北仑河干流全长107千米,其中下游东支流为中越界河,总流域面积118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2亿立方米;江平江干流全长43.23千米,流域面积318.9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90亿立方米。明江是西江水系左江的一级支流,干流全长308千米,流域面积637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4亿立方米,其中上思境内干流长142千米,流域面积2183平方千米,占上思总面积的77.52%。各主要河流上游落差大、水势急、水量大,不仅有利于发电,还有利于灌溉;河流中下游一般比较平坦、开阔,可用于航运。
海岸和岛屿 防城港市濒临北部湾,是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起点,大陆海岸线长度约为 538.55千米,海岛岸线长度约为156.7千米,管辖国土空间规划内海域面积约2600平方千米,全市共有海岛284个,其中有居民海岛2个,无居民海岛282个。防城港规划港口岸线94.857千米,其中深水岸线71.661 千米;可建生产性泊位379个。整个港口全部建成后,港口年通过能力达货物10.35亿吨、客运 440 万人次,港区面积87.12平方千米。
浅海与滩涂 全市滩涂和浅海水域广阔,滩涂约126平方千米,0-20米等深线间的浅海水域约1926平方千米,可利用开发养殖的水域滩涂约500平方千米,其中0-5米等深线的面积 241平方千米,5到10米等深线的浅海水域753平方千米海水质量好,自然饵料充足,是各种海洋生物养殖的理想场所,海水养殖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