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财政局:“三措抓实”全面提升 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效能
为进一步推动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防城港市财政局在开展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中,坚持系统观念,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督体系,预算执行监督从“事后纠偏”向“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问效”转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实施效果明显提升。
一、构建“一盘棋”组织体系,夯实监督工作根基
围绕预算执行监督“统筹有力、协同高效”目标,搭建全方位体系框架。一是建强组织架构,压实联动责任。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均成立以财政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创新建立“局领导抓总、国库科(股)牵头、业务科(股)协同、技术部门支撑、基层单位落实”的五级联动机制,实现监督责任全覆盖。二是完善制度规范,明确监督标尺。结合防城港市沿边临港资金监管特点,制定《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方案》《常态化监督操作规程》等制度文件,细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各环节的监督标准与操作流程,推动监管从“经验化”向“标准化”转变。三是优化管理方式,转变管理意识。通过“点对点提醒+政策解读+专题培训”组合模式,提升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系统操作能力与资金规范使用意识,推动监管对象从“被动接受监督”向“主动规范管理”的思想转变。
二、强化“数字化”智能监控,实现资金全程可溯
打造“全覆盖、实时化、智能化”的资金监控体系,破解传统监督“滞后、低效”难题。一是监控范围全覆盖。将中央转移支付常态化资金全部纳入系统标识管理,实现从指标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流程电子化追踪,消除监管盲区。二是监督远程实时化。依托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财政网络,实现乡镇级资金支付的远程、实时、动态监控,完成从“人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显著提升监管效率和响应速度。三是预警拦截智能化。监控系统内置多层次、差异化预警规则库,对超范围支出、超标准拨付等疑似违规行为自动扫描、智能研判,实现“事中及时拦截+风险提前预警”,筑牢财政资金“电子防火墙”。
三、聚焦“闭环式”预警处理,提升问题处置实效
构建闭环管理机制,确保监督成果有效转化。一是快速响应,压实整改责任。建立“发现—核实—整改—反馈”闭环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日监控、周通报、月总结”制度,即每日专人监控系统预警,第一时间疑点锁定;每周汇总问题处置情况,通报典型案例;每月分析监督成效与风险趋势,优化工作举措。二是精准排查,提升核查效能。摒弃以往“大海捞针”式普核模式,依托系统数据实现“精准制导”,线上通过系统全天候动态自动扫描,自动识别疑似违规和违规使用资金情况并将数据第一时间推送至预算单位;线下按系统指引开展实地核查,重点核查城乡义务教育补助、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通过凭证核验、现场座谈等方式,有效防范资金挪用、超范围使用等风险。三是源头治理,优化预警规则。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紧盯预算执行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将预警规则从“事后整改”向“事中防范”延伸,实现违规行为的自动识别和事中拦截,保障资金精准使用和政策严格落实。
下一步,防城港市财政局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制度执行、推动技术赋能,持续深化监督机制创新,强化资金全程监管,努力打造“规范、安全、高效”的预算执行监督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