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今天: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自治区人民政府网中国政府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手机版 智能机器人 用户空间| 简体版| 繁体版|
微信公众号
防城港发布
微信
支持IPv6
无障碍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

高龄不是 “手术禁区”丨一场让 92 岁奶奶重新站立的暖心救治

2025-10-10 18:45     来源: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日,92 岁的林奶奶(化名)在家中客厅看电视时,遭遇意外 —— 一辆失控车辆突然冲入屋内,将她撞倒在地,导致其左股骨粗隆间骨折。这一突发状况,让本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脑梗死等多种基础疾病的林奶奶,陷入了治疗困境。

对于高龄老人而言,股骨粗隆间骨折若选择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极易引发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等致命并发症。林奶奶的多重基础疾病,更让治疗难度大幅提升。面对这一复杂病情,文昌院区骨科二区杨贞海主任医疗团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骨科、呼吸内科、麻醉科、临床营养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专家齐聚,围绕林奶奶的年龄、基础病、骨折情况展开全面评估,经过反复研讨,最终制定个性化方案,决定为其择期实施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住院期间,林奶奶因担忧治疗预后,时常焦虑不安,反复念叨 “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了”。骨科护士长杨桂林得知后,每天都会来到病床前,用林奶奶熟悉的家乡话耐心沟通,细致讲解治疗流程,分享同类疾病患者的康复案例。一次次暖心交流,逐渐缓解了林奶奶的紧张情绪,帮她重新燃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手术顺利完成后,康复关键期随之到来。首次下床活动当天,骨科二区主任杨贞海与护士长杨桂林特意来到林奶奶床边,亲自指导她借助助行器完成起床、站立、行走等动作,细致叮嘱每个环节的要领,用全程陪伴给予她最大的鼓励与支持。



在多学科医疗团队的专业治疗与护理团队的暖心照护下,林奶奶恢复进展顺利,最终成功康复出院,重新找回了行走的希望。此次救治,不仅展现了我院多学科协作的高效与专业,更体现了文昌院区骨科二区医护人员对患者 “身心双重关怀” 的服务温度,为高龄、多基础病骨折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了宝贵经验。我院文昌院区骨科二区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凭借专业的医疗团队与精准的诊疗服务,为广大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小课堂

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是一种针对髋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高龄患者尤其是骨折移位明显、骨质疏松严重者。

手术通过替换损坏的股骨头,让患者能够尽快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它具有以下优势:(1)恢复快:手术后患者能够早期下地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等。(2)缓解疼痛:手术通过替换损坏的股骨头,消除了骨折引起的疼痛,让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身体功能。(3)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在术后能够恢复行走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减轻了家庭的负担。(4)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创伤小,对于高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选择。


术后康复小贴士

早期活动: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下床活动,预防血栓和肺部感染。

体位管理:不宜坐低椅、软沙发,不盘腿和做跨步运动,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最合适的睡姿是平卧,侧卧时需在两大腿间夹一个梯形垫或枕头。

合理饮食:补充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

遵医嘱服药:按时服用抗凝药物、镇痛药等,防止并发症。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X光片,监测假体位置。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3个月内避免深蹲、跷二郎腿等动作,防止假体脱位。

家居环境改造:卫生间装防滑贴和扶手,地板别打蜡、地毯要稳当、电线收整齐。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防止再次跌倒。

高龄并不等于失去行动能力,通过科学治疗和规范康复,许多老年患者都能重新站立,回归正常生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