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今天: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自治区人民政府网中国政府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手机版 智能机器人 用户空间| 简体版| 繁体版|
微信公众号
防城港发布
微信
支持IPv6
无障碍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

突破技术壁垒!我院开展颅内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提升区域脑血管病救治水平

2025-10-11 18:45     来源: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一区介入团队成功为一名67岁复杂动脉瘤患者实施“密网支架植入术”,这是我院独立完成首例密网支架植入手术,同时也是防城港市首次在颅内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精准的微创治疗选择。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左侧颈内动脉眼段背侧宽颈动脉瘤”,此类动脉瘤应用传统的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效果欠佳,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神经外科一区介入团队决定采用前沿的“密网支架植入术”,即利用密网支架的“血流导向效应”促进动脉瘤血栓化以及载瘤动脉内膜修复渐愈合。神经外科一区介入团队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术中默契配合,1小时完成手术治疗,成功将颅内血流导向装置植入预定位置,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损伤。


患者影像资料







主刀医生李如兟主任医师表示,密网支架又被称为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先进的介入材料。它通过高金属覆盖率和高网孔密度的设计,使得跨过动脉瘤释放支架后,支架将冲击动脉瘤体的血流导向远端正常血管,这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助于动脉瘤内的血液滞留和血栓形成,进而实现动脉瘤的闭塞和载瘤动脉修复。密网支架是神经介入治疗材料上的一次重大革新,正在改变动脉瘤的治疗方式,由传统的“填塞”革新转变成载瘤动脉的“重塑”,特别是复杂、巨大、多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栓塞术。

近年来,我院常态化开展颅内动脉瘤栓塞、颅内动脉取栓、血管成形等介入技术。此次我市首例密网支架植入手术的成功,体现了我院在脑血管疾病诊疗领域“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的治疗理念。未来我们将持续引进新技术,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医疗服务。


科室简介



我院神经外科专业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2004年正式成立防城港市第一个神经病学专科。经过20年的专科化管理,从颅脑损伤救治逐渐发展成以神经重症、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为特色,各种神经外科疾病诊治为一体的综合神经外科,是防城港市第一批市级重点学科,也是我院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主建科室。

目前神经外科建设有2个病区,其中,神经外科一区(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病区),开放床位43张,重症监护病床6张;神经外科二区(颅脑损伤、肿瘤病区),开放床位25张,重症监护病床2张。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配备一系列先进的专科设备,包括德国艾克松4K神经内窥镜手术系统,神经导航手术系统,德国蔡司大型手术显微镜、开颅动力系统(美国史赛克、强生),德国都乐多功能手术头架,颅内压监测(法国索菲萨、美国内特斯),日本光电中央监护仪等。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科室将始终秉承“微创、安全、优质”的理念,全体人员齐心协力,以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专家简介



●李如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防城港医院·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神经外科一区主任、卒中中心医疗总监、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医学学士,曾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获“防城港市工匠”称号。

●现任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神经内镜专业组委员,广西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专业组委员,广西预防医学会卒中防治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神经调控联盟理事,防城港市名医工作室李如兟神经介入工作室负责人,防城港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防城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