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 | 防城港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成效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9月23日(星期二)16:00,在防城港市司法局二楼会议室召开防城港市“十四五”发展成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防城港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韦英革,防城港市水利局副局长龙卫东,防城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晖,介绍我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实施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防城港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蓝剑主持。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蓝剑: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由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的是全市“十四五”规划发展成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主要介绍防城港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成效。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市水利局局长韦英革先生,请他作情况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水利局副局长龙卫东先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晖先生。我是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蓝剑。
下面,我们首先请韦英革先生作介绍。

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韦英革: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防城港市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成效情况。“十四五”以来,全市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决策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扣水利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快推进现代化水网建设,持续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大规模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实水利投资38.37亿元,较“十三五”增长71.22%。经过努力,市级“十四五”规划12项指标预计将如期完成。
一、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成功抵御了2022年防城河上游和2025年江平江超实测最高水位洪水,实现各类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无一人死亡、无重要基础设施受冲击,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守护江河安澜、百姓安居。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9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5座,中小河流治理9.3公里,标准化海堤建设16.255公里,防洪减灾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二、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平不断提高。投资14.3亿元建设市级第二水源工程,目前约完成总投资的62%,预计2026年底建成通水。上思县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完成可研批复,正在积极推进开工建设。加强小峰、白石牙、三波及官山辽等水库群及长歧干渠等水工程联合调度,有效应对2025年防城河流域罕见干旱,为经济社会用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探索非常规水利用方式,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2024年以来规上工业非常规水资源年利用量400万立方米以上。
三、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持续强化河湖长制,实施河湖“清四乱”攻坚行动,防城江、北仑河、明江等主要江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质优良率连续4年保持100%。有效落实防城江、明江等主要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方案,重点河流生态流量达标率超过90%。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02平方公里,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5条,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9.6%。
四、乡村振兴水利保障不断加强。累计投入资金12.16亿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668处,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9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1%,较自治区下达任务目标分别高3.18、8.25个百分点。那板、长歧2座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基本完成,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3.8万亩,上思新建大型灌区及黄淡、夹浪等一般中型灌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五、水利改革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率先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阶梯水价”三位一体节水管控体系,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实现100%动态管理。探索制定全市用水权确权管理暂行办法、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水权交易量2100万立方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前2年完成,45.08万亩改革面积全面验收。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改革涉及工程数量3121处。投资0.6亿元建成“防城港北投智慧水务管理平台”“盛隆智慧水务管理系统平台”“河长通系统”“防城港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等,集成142座水库、16条主要河流流域实时监测数据,管理效能提升45%。河道治理推行专业化管护模式,在全区首创实施河湖管护“河长制”责任保险,市级6条主要河流参与投保。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全面实现既定目标,以冲刺决胜之姿交出“十四五”满意答卷,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蓝剑:
感谢韦英革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广西日报:
刚才发布人提到,“十四五”以来,防城港市水利投资规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能否介绍一下防城港市推动这项工作的具体做法?谢谢。
韦英革:
感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您对水利投资工作的关心关注。“十四五”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两手发力”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部署,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水利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一方面积极争取落实财政资金保障。主动融入国家和自治区水网建设规划、水安全保障规划,争取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水土保持等一大批重点民生基础项目纳入上级规划目录,市县财政每年持续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支持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和储备工作,“十四五”期间累计获得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水利资金18.53亿元。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一是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增强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承贷能力。二是努力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入规模。争取尽可能多的水利项目列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清单,“十四五”期间累计获得政府专项债券6.4亿元。三是抓住充分用好国家、自治区层面出台金融支持水利建设优惠窗口期,结合项目所在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水利与城市供水、土地整治等“肥瘦搭配”、统一打包,主动及时与各金融机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金融资金支持,“十四五”期间累计获得金融贷款投资12.7亿元。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防城港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广西制定了《广西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攻坚行动方案》,请问防城港市在具体落实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晖:
感谢您的提问。2024年,自治区出台《广西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攻坚行动方案》后,我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精准谋划建设布局。我们迅速组织力量,对全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灌溉渠道、提灌泵站、田间管网等设施的运行现状和突出问题,建立清单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科学编制《防城港市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划(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推动项目精准落地,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全市一盘棋统筹发展。
二、强化资源整合,凝聚攻坚合力。我们积极整合中央和自治区下达的农田建设补助、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现代农业发展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补短板项目,重点打通连片农田的“断头渠”、更新“带病运行”的老旧泵站、完善田间灌排体系。同时,创新投入机制,推广“民办公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充分调动乡镇、村集体和农户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国有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规模化、标准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三、突出建管并重,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我们深刻认识到,建得好更要管得好。为此,推动建立“市级统筹指导、县级主体责任、乡镇具体落实、村级日常管护”的四级责任体系,明确每个项目有主体、有人员、有制度、有保障。目前,已在涉农行政村普遍设立农田水利配巡管员,落实管护责任,保障日常管护经费。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参与设施运行维护,探索“管护+运营”一体化模式,提升管护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同时,积极创新监管手段,推广应用“人工智能+高标准农田”智能监管系统,试点推进“高标准农田+保险”管护新模式,将设施损毁纳入保险保障范围,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管护可持续性,切实解决“重建轻管、建后失管”问题。
四、加强督导问效,确保攻坚落地见效。我们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常态化组织开展“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排查已建工程是否存在“不通水、不好用、无人管”等现象,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建设进度滞后、工程质量不达标、管护责任不落实的地区,及时开展约谈提醒、挂牌督办,压实属地责任,推动问题整改到位。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港口区融媒体中心:
国家正大力推进节水行动,请问,“十四五”期间,防城港市在水资源管理和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水利局副局长龙卫东:
感谢您的提问,由我回答您的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市坚定不移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为核心抓手,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为我市“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十四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8.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4%和2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1以上,非常规水源利用量显著提升。
我们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下面六个方面:一是强化指标刚性约束,全面实行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将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二是深度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三是全面推进工业节水减排,严格高耗水行业准入,推动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和水循环利用,重点监控用水单位中高耗水行业全部创建节水型企业。四是大力开展城镇节水降损,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推广普及生活节水器具,全面推进节水型单位和居民小区建设。五是拓宽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大再生水、集聚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在工业、市政、生态等领域的配置利用力度。六是严格水资源保护与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强化取用水计量监控和执法监督。
我们主要采取三项工作措施:一是改革创新。通过深化水资源税(费)改革,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探索建立节水奖励和水权交易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我市于2024年底完成第一笔水权交易,交易量达2100万立方米,全市用水权确权管理暂行办法、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已完成编制,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二是持续加强节水宣传教育。2025年在我市举办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暨“节水中国行”广西分会场主题宣传活动,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为核心主题聚焦、科技融合和全民参与,有效提升了公众节水意识,推动了水利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落地实践。为全国节水行动提供了区域性示范标杆和广西经验、防城港模式。三是强化科学管理。推广智慧水资源管理应用,依靠水利部、自治区水利厅关于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取、供、用全过程智慧化监管,实现水资源调度智能决策、取水许可审批智能监管和违法违规取水及时预警,推动建立水资源税和取水许可风险预警和智慧监管机制。

防城区融媒体中心:
我们了解到,长期以来,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农业节水。请问,“十四五”期间,防城港市在农业节水方面有哪些实际举措?
张晖:
谢谢您的提问。在“十四五”期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把推进农业节水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推进各项节水措施落地见效。
在工作措施方面,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以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统筹整合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以及市本级“菜篮子”工程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智慧滴灌、自动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农业灌溉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节水的重要载体,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约32.5万亩,同步配套建设节水灌溉设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11.5万亩,项目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显著提升,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是强化节水技术指导与宣传培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节水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掌握节水灌溉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同时,通过组织观摩、发放技术手册、新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节水的重要意义和实用技术,营造全社会关注节水、支持节水、参与节水的良好氛围。
经过努力,全市农业用水方式持续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目前,项目区平均节水率达3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约20%,实现了节水、节肥、减药、增效的多重效益。部分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亩均增产达6%—12%,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节水型农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南国早报:
农村供水是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大事。能否介绍一下“十四五”以来,防城港市如何保障农村供水?
韦英革:
感谢您的提问。农村供水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以来,我市在“十三五”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对小型供水工程进行规范化建设和改造,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县域统管,持续推动我市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首先,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依托重点河流、大中型水库等稳定水源,谋划并实施了黄淡水库及江平江供水工程、港口区老旧管网改造等农村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2个,总投资19.85亿元。两个项目建成后,港口区将100%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的“四同”服务,防城区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提升至34.78%,从而带动全市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提升至51%。
其次,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对城市管网难以延伸覆盖到的地区,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大力发展集中供水规模化。202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38443万元实施农村供水规模化和小型供水规范化工程229处,预计到2025年底自来水普及率提高至95.98%以上。
最后,推行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全市以县域为单元,优选专业化机构,推进供水县域内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实现专业化管护全覆盖。目前,港口区率先实现县域统管,防城区、东兴市、上思县县域统管也在积极有序推进,有望在今年底前,全市100%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规模化实施、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全力打造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过程全链条的高质量供水保障体系,让全市农村群众都能喝上“优质水、放心水”。谢谢。
蓝剑: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环节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发布单位沟通采访。感谢3位发布人,也感谢现场的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