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 | 防城港市“十四五”时期物流业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10月20日(星期一)11:00,在市会议中心五楼会议室召开防城港市“十四五”发展成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防城港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许华樑,防城港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小东、防城港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海东先生、防城港市商务局副局长江飞先生,介绍我市“十四五”时期物流业发展成效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防城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鑫主持。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何鑫: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由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为更好地向社会各界介绍我市“十四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主要成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许华樑先生,请他作情况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小东先生;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海东先生;市商务局副局长江飞先生。我是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何鑫。
首先,我们请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许华樑先生介绍防城港市“十四五”时期物流业发展情况。

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 许华樑: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防城港市物流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十四五”时期,我们紧紧围绕国家、自治区赋予的战略定位,将物流业作为打通经济脉络、提升开放水平和赋能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并推进《防城港市物流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的实施。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均保持向好态势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边海国际大通道建设实现新跨越
防城港充分发挥“沿海沿边”双优势,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突破。一是“边”的开放活力持续释放。峒中口岸(含里火通道)旅检功能正式启用,实现“货运+旅检”一体化通关;东兴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新增进境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等指定监管场地;防东铁路开通运营,中越北仑河三桥稳步推进,边民互市便民浮桥建成。二是“海”的枢纽功能显著增强。建成一批10—30万吨级大型化、自动化散货泊位,建成并推动对外开放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其中20万吨级码头5个,创历史之最。全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达59个,综合通过能力超2亿吨;3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取得突破,在2025年9月实现实质性开工建设。智慧口岸领先全国,实施“智慧商检”“5G+智慧检疫”,通关时间压缩50%以上。
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地位日益巩固
防城港持续推进通道基础设施与运营效能提升,枢纽功能显著增强。一是通道联通水平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1公里,2025年底将实现“县县通双高速”,全市高速里程将达到270公里,形成“三纵二横”高速公路网;铁路运营里程213公里,南防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开工,建成后货运能力将提升至1亿吨/年。二是通道运营规模持续扩大。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初期的10141万吨增长至2024年18519万吨,年均增长12.8%,预计在2025年将迈入2亿吨大港行列,吞吐量规模增长将近1倍;海铁联运集装箱量从2019年520万吨增长至2024年1875万吨,年均增长29.22%,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重要枢纽的地位更加巩固。
三、国际冷链枢纽加速成型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我们着力打造服务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枢纽。一是大型现代化冷链园区建成投产。“十四五”期间,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一期)于2022年5月建成运营,这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标志着防城港从单一的冷链仓储向高附加值的冷链物流枢纽转型。二是防城港市获批成为国家级示范城市。防城港市获批成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城市,这一“国字号”招牌标志着我市冷链枢纽的战略地位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加速我市“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型。三是冷链通道网络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期间,我市铁路冷链专列线路由“十三五”末(即2020年)的5条增至目前的11条,覆盖范围至西南、华东、华北及东北等重点区域;推动开通了中国防城港-柬埔寨戈公港“冷链+普货”直航航线,冷链物流枢纽网络的国际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物流支撑更加坚实
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我们紧紧围绕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粮油加工等支柱产业,打造高效协同的物流服务体系。一是口岸资源优势日益扩大。防城港及防城港(东兴)分别获得港口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2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拥有5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和5个边民互市贸易区(点),业务量分别占全区国家级口岸和边民互市贸易点总量的26%和20%以上。二是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防城港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多年来位居全区前列,其中2024年,防城港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282.1亿元,位居全区第二位,外贸依存度达109.8%;防城海关税收占南宁海关关区税收总额的46.2%;2025年上半年,防城港进出口总额741.1亿元,同比增长41.4%,增速领跑全国外贸50强城市。三是保税物流提质增效。“十四五”以来至今年7月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货量累计完成340.45万吨,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419.91亿元,进出口额连续四年位居全国保税物流中心前七位,西部地区首位。其中,2025年1-7月实现进出口货值109.63亿元,在全国85家保税物流中心中高居第二位。防城港保税物流业务成为服务临港工业企业的重要保障。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提升物流枢纽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深化与全球尤其是东盟国家的物流合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防城港力量!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何鑫:
感谢许华樑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广西广播电视台:
刚才发布人提到,物流为防城港的钢铁、有色金属、粮油加工等临港支柱产业提供了坚实支撑。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物流体系特别是多式联运和保税物流,是如何服务这些产业并降低其运营成本的?谢谢。
许华樑:
感谢您的提问。现代物流尤其是高效的多式联运和保税物流,正是我们服务临港工业、提升其竞争力的关键抓手。
首先是通过多式联运无缝衔接降低转运成本。我们通过建设专用铁路线、进港高速公路,强化港口与铁路、公路的衔接,大力发展“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实现了大宗原材料(如矿石、煤炭)和产成品从港口到工厂、从工厂到市场的高效、低成本运输,大幅减少了货物倒装和滞留时间。如:建设南防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增建二线),通过铁路网络深入港区、企业,不断完善的高速公路网以及内陆无水港的布局,将港口功能直接延伸到腹地产业园区和客户门口,有效解决集疏运瓶颈,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末端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
其次是优化保税物流供应链。保税物流中心(B型)允许企业“保税仓储”,即货物在中心内存储可暂不缴纳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待实际内销或出境时再行缴纳。这很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占用压力,降低了财务成本。如:全国首创的进境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就是典型案例,企业可在保税状态下对不同品位的矿砂进行混合配比,满足个性化生产需求,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同时享受保税政策红利。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南国早报:
我们了解到,自治区十分关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请问,下一步防城港市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面有哪些重点规划?谢谢。

市发改委 李小东:
感谢提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一方面是推进中越互联互通通道建设。公路方面,推动中越北仑河三桥尽快开工建设,实现中国钦东高速与越南云芒高速联通,初步形成南宁—防城港—东兴—芒街—河内高速公路。铁路方面,加快推动中越铁路南通道(东兴至海防段)贯通建设。广西全方位连接东盟的国际铁路通道中,南通道(南宁-钦州-防城港-东兴-海防-河内)建设标准最高,其中南宁-钦州-防城港-东兴段已随2023年底防东铁路的开通实现完全贯通,下一步将积极推动东兴至海防段双边协同规划工作,尽早启动中越铁路南通道建设。
另一方面是着力提升通江、出海、抵园三大能力。高标准高水平衔接平陆运河,抢抓平陆运河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平陆运河对防城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防城港港30万吨级码头、航道及配套集疏运设施等项目建设。完善园区交通体系建设,加强园区交通体系建设,打造“内畅外联,无缝衔接”的园区交通体系,推动园区运输组织优化升级,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
第三方面是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持续提升通道运行效率和辐射能力。深化海铁联运一体化“小切口”改革,着力提升综合作业效率;强化货源组织,做大通道物流规模,不断扩大通道“朋友圈”。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市融媒体中心:
交通基础设施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十四五”期间,防城港市在公路和铁路网络建设上有哪些进展?谢谢。

市交通运输局 陈海东:
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防城港市紧扣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国家战略部署,加速构建“通边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十四五”期间,我市完成公路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约316.5719亿元。
在公路建设方面,我市在“十四五”期间,积极推动高速公路施工建设。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已于2023年10月9日建成通车,南宁吴圩至上思高速公路已于2024年11月19日建成通车,上思至峒中高速公路将于2025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实现“县县通双高速”。G210沙潭江至企沙段(沙企大道)、广西滨海公路(企沙至茅岭段)已于2021年完工,疏港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国门大道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全线建成通车,进一步提升港口与东兴国门通行能力,市域“半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完善。G219防城峒中至东兴公路全线预计2025年底建成通车,通车后峒中口岸(含里火通道)至东兴口岸之间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公路网延伸至边境口岸,进一步助力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发展。
在铁路建设方面,我们重点推进了防城港站增建4股到发线工程、企沙铁路支线电气化改造工程;2023年建成通车我国第一条直通边境城市的防东高铁,高速铁路通达东兴口岸;2024年开工建设南防铁路钦州至防城港段增建二线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既有线路运输能力将实现倍增,防城港铁路货运力从目前饱和的5000万吨/年提升至1亿吨/年,基本解决我市铁路运能瓶颈问题。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广西新闻网:
我们注意到,防城港市“十四五”时期在口岸建设和验收开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请问,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成果?谢谢。

市商务局 江飞: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防城港市围绕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全市口岸高质量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
首先是聚焦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验收开放。“十四五期间”,我市海港口岸方面共推动15个泊位顺利通过自治区正式对外开放验收正式对外启用,包括企沙港区防钢基地3#、5#泊位、17#-18#泊位,赤沙作业区1-2号泊位,渔澫港区401#、404#、405#、406#、501#泊位、513-516#泊位;推动防城港口岸进境水果整改项目、进境粮食(B型)等海关指定监管场地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并投入使用。沿边口岸中,东兴、峒中(含里火通道)货旅检通道扩大开放,推动东兴口岸五类进境监管场地投用,口岸功能与竞争力提升。
其次是“五个更加便利”创新实践,加速将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胜势。“十四五期间”,我市立足沿海沿边优势,创新推进互联互通、贸易结算、投资合作、技术交流、人员往来“五个更加便利”。“十四五”前4年外贸年均增长16.1%,2024年进出口额1282.1亿元(增28.6%),进出口规模全区第二、进口规模第一。
再就是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成效良好。自2012年9月防城港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达标验收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大口岸查验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2023年8月,防城港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顺利通过国检复核,2024年12月,东兴口岸被授予“国际卫生陆港”称号。

广西日报:
请问,“十四五”时期,防城港市在改善民众交通出行条件、提升出行便利性方面实施了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陈海东:
谢谢您的提问!便民利民始终是我们交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期间,我们重点推进了一批民生实事项目:
一是打通城市“断头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实施“畅通‘断头路’攻坚行动”,有效的完成中心城区21条“断头路”建设,新打通城区“断头路”超20千米,完成项目总投资12.8716亿元,连通15条城市主次干道,方便了20余个小区、安置区居民以及2个学校师生家长的日常出行。
二是推动城区公交便利化。我市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更好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当前城区公交经营全部“民转公”,公交回归公益属性;城区公交车辆全面“换新装”,行业面貌显著改善;城区公交出行“更绿色”,公交运能结构优化升级;城区公交通达“更便捷”,公交线网持续优化调整;城区公交运营“智慧化”,公交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当前我市城区在运营公交线路18条,公共汽车保有量262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72.07%),日发班次203趟次,日均运送乘客量超8748人次,市民乘车体验发生显著变化,对改革后的新车新服务交口称赞。
三是推动开行防城港(东兴)跨省动车。2025年7月1日,防城港(东兴)至广州、西安跨省动车顺利开行,我市与贵州、四川、陕西、广东等地实现高铁直通,我市至广州南最短运行时间缩短至4小时34分,至西安北实现当日直达,大幅缩短了边境城市与内陆的时空距离,完善了区域交通网络,满足了群众对便捷出行的期盼,让探亲访友、商务往来、旅游观光更加轻松便捷。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东盟头条:
作为沿海沿边城市,请问,在新形势下,防城港市是如何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的?谢谢
江飞:
谢谢您的提问!“十四五”期间,防城港市正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加快迈入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第一集团目标,加快建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大定位”和“五个扎实”核心示范区,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门户城市。我们将利用我市的口岸优势,积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积极做好如下工作。
一方面是创新查验监管。运用“5G+无人机+观测艇”实现零接触式查验,“进口矿产品(煤炭)智慧监管”列入南宁海关2024年核心项目。节省人力33%,压缩通关时长1-2天。试点铜精矿“码头初检+厂区后续查验”,为企业降本。
另一方面是推进口岸智慧化建设。全国港口首座自主设计的电动机械智能充换电站在防城港试运行。渔澫港区数字化散货堆场、北部湾港首个“智能装卸+无人闸口”集装箱堆场投用;推进中越东兴—芒街智慧口岸项目加快建设,成功推动陈刚书记与广宁省武大胜书记签订中越东兴—芒街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并列入2025年中越联合声明中支持事项。
再一方面是加快构建“口岸+”双循环产业体系。依托沿海沿边口岸群与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延伸口岸产业链,打造边海联动的大口岸、大开放、大物流格局。谢谢。
何鑫:
因时间关系,答记者问环节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发布单位沟通采访。感谢4位发布人,也感谢现场的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