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今天: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自治区人民政府网中国政府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手机版 智能机器人 用户空间| 简体版| 繁体版|
微信公众号
防城港发布
微信
支持IPv6
无障碍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新闻发布会

实录 | 防城港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闻发布会

2025-11-15 15:00     来源:防城港发布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发布会现场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16:00,在防城港市会议中心第五会议室召开防城港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闻发布会。邀请防城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严念,防城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林福胜、防城港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刘振华,介绍防城港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防城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何鑫主持。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何  鑫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由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为进一步介绍防城港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防城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严念女士,请她作情况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防城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林福胜先生、防城港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刘振华先生。我是本场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防城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何鑫。

首先,我们请严念女士作介绍。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严  念

先生们、女士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悉心指导下,全市人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在开展“三个突破年”行动上持续用力,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聚焦重点群体、产业需求开展创新服务,推动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2025年1—10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97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6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60人。其中,上半年我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排名全区前列,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我们主要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筑牢就业“压舱石”。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及自治区有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出台了我市《关于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意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印发了《防城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建立“党建+人社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案》,强化人社服务水平。同时,深入开展惠企增产保障服务和“十个一”赋能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1—10月,全市累计发放就业补助资金6296.92万元,惠及企业870多家次,惠及6350多人次;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15万元,惠及创业者78人、企业8家,带动就业499人,为做好就业创业、用工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是AI智慧赋能,驱动就业“动力源”。中小微企业是地方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为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和促进劳动者就业,我们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以“人工智能+”赋能就业招聘,创新打造“防城港人社AI云端送岗”智能就业服务平台,平台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重构就业服务流程、创新信息传播模式、贯通线上线下服务,实现“人岗匹配”智能化、就业服务“云端化”,显著提升了就业招聘的精准度、覆盖面和成功率,让就业服务既有科技“速度”,更有人文“温度”。该举措已列入今年我市第一批“小而美”微改革微创新重点推进事项。截至目前,“防城港人社AI云端送岗”平台累计开展直播送岗活动122场,发布招聘短视频2069条,吸引239家企业参与,助力1600余名求职者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三是聚焦技能提升,增强就业“竞争力”。一技在手,就业无忧。我们深入开展“技能照亮前程”“技能强企”培训行动,聚焦“人工智能+”和全市冶金、铝、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及储能、粮油等支柱产业发展需求,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全市5家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选广西技能大师联盟(技能大师之家)。通过搭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交流平台,深化“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建设,开展新兴职业(工种)技能培训等举措,激发劳动者就业内生动力。2025年1—10月,全市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420人次,开展新兴职业(工种)无人机植保培训903人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5685人次,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529本。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383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214人。

四是紧盯重点群体,织密就业“保障网”。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既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筹建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结合覆盖全市的7家零工市场(驿站)将就业服务延伸建设至求职者家门口,构建自治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5级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深入实施“就业暖心·桂在行动”10+N专项服务活动,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招聘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一方面,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我们大力拓展市场岗位资源,拓宽基层就业空间,今年以来共招录42名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开展“三支一扶”工作;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募集733个见习岗位,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锻炼平台;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对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展实名制就业帮扶工作,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另一方面,聚焦脱贫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春暖农民工”系列服务行动,以农民工集中返乡过节为契机,为他们推送本地就业岗位、创业政策和培训项目;开展“点对点就业直通车”专车送工,统筹安排点对点“暖心返岗探岗”专车31辆(次),接送劳动者返岗探岗800人次,确保务工人员安全返岗;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保持总体稳定,并跟踪做好退出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就业帮扶工作,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退出人员提供“2+5+1”就业帮扶工作,截至10月底,全市统筹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就业4343人。全市人社系统精心谋划,多措并举,确保重点群体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

五是凝聚多方合力,共筑就业“同心圆”。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是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的关键。我们通过加强用工指导服务、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开工第一课”活动、强化“桂薪宝”预警平台信息处置、健全安薪工作站等方式,强化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治理欠薪联动机制,加大行刑衔接、司法联动协调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联合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强化市场监管和执法检查,积极履行人力资源市场监督管理职责,以打击发布虚假就业信息、就业歧视为重点,对各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积极构建“人社+法院+工会+住建+妇联+N”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机制,推动成立市邮政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优化劳动争议调处效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下一步,全市人社系统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协同各方力量、凝聚工作合力,以精准施策破解发展难题,以多措并举夯实民生根基,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为促进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贡献人社力量!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何  鑫

感谢严念女士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广西广播电视台

请问防城港市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方面有哪些帮扶措施?谢谢。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林福胜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重点群体就业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为我们指明了稳定就业大盘、兜牢民生底线的工作方向。全市人社系统针对不同群体特点,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就业工作。

首先,针对高校毕业生,我们主要是通过落实实名制就业服务来开展精准帮扶。依托实名登记系统开展“90天摸排冲刺行动”,逐一摸清登记入库未就业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就业需求、帮扶状态,对未就业的做好记录,形成就业帮扶实名台账。对于有就业意愿暂未就业的毕业生,实行专人联系、集中帮扶,及时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的“1131”实名服务。截至目前,我市接收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共2424人;已摸排登记人数:2424人;摸排毕业生中已就业1873人、出国3人、升学24人、入伍30人、未就业184人、自愿暂时不就业242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1.30%。

其次,针对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劳动力群体,我们进一步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跟踪服务,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权益维护、临时援助等保障。通过“点对点”送工,专场招聘会、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251”就业帮扶(即2次职业指导、5个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等专项服务措施,稳定和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并在各县(市、区)人流密集区域、乡镇集市、零工市场等场所举办现场招聘,促进求职招聘供需对接,扎实助力农民工群体就业增收。

再次,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及小微企业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全市人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创业担保贷款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常态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通过各级就业公共服务平台、部门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方式提高政策的覆盖面和知晓率,确保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和小微企业对政策应知尽知。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东盟头条

优化就业服务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请问防城港市在提升就业公共服务的便捷性、智能化(如智慧就业平台建设)和覆盖面上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严  念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注。就业公共服务是国家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以促进人岗匹配高效为目标,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着力在提升服务的便捷性、智能化水平和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通过打造就业服务平台、体系,加强就业政策宣传等措施推动就业公共服务惠及广大求职者。

一是创新打造“防城港人社AI云端送岗”服务平台。引入AI智能引擎驱动精准对接,帮助求职者提升面试能力、精准定位适配岗位;针对传统招聘岗位信息传播时效短、覆盖面窄等问题,我们创新构建“真人+AI数字人+短视频”立体化传播矩阵。一方面,邀请企业代表走进直播间,实时介绍岗位、互动答疑,并融入实地“探岗”环节,直观展示工作环境与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利用抖音、微信小程序、线下职播机等多渠道,AI数字人主播24小时不间断播报岗位关键信息,同时制作发布招聘短视频,实现信息“永不下线”,极大拓展了岗位信息的覆盖广度和触达深度。

二是建立“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为支持劳动者多形式灵活就业,全市人社系统正积极推进筹建3个标准化“就在港城”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2个AI智能就业服务终端,这些站点将深入基层社区,为各类求职者和缺工企业搭建好双向沟通桥梁,提供专业化、便捷化、特色化服务,让企业招工“有快门”,劳动者求职“有捷径”。目前,服务站建设工作已启动,建成后可提供招聘岗位推荐、政策宣传、求职登记、就业指导等便民服务,拓宽求职者就业渠道,预计今年底前建设完成。

三是强化就业公共服务机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就业政策业务培训、人社讲堂以及组织参加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培训班等活动,加强就业公共服务机构人员培养,提升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同时扩大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就业服务,共同充实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力量。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东盟新闻周刊

技能照亮前程,技能带动就业。发布人刚才提到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请问防城港市在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有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林福胜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关注。今年,我们围绕增强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开展技能强企行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帮助广大劳动者拥有一技之长。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8.7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9万人。

服务产业发展开展人才培训。我们围绕冶金、铝、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及储能、粮油等支柱产业以及新业态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和针对性,坚持培训紧贴就业岗位、资金紧贴培训效果,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技能人才培训,建成防城港市公共实训基地,将建设面向中高职学校和各类企业的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研训基地,深度对接人工智能、高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链需求,围绕技能人才培训、新职业认证、人才就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衔接等开展一体化服务。全年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000人次。

构建技能人才评价多元化体系。加强技能人才评价服务平台建设,采取“本土培育+市外引进”两手抓模式,重点培育本市企业自主认定机构和社会培训评价机构,积极引进市外社会培训评价机构,构建政府、企业、院校三方共同参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优化技能鉴定服务体系,现已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26家,覆盖能源、金属冶炼、服务业等领域160余个工种。备案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6家,开发专项职业能力项目78项,激活技能人才成长活力。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广西日报

防城港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和面向东盟的门户,其“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体现了依托港口优势、聚焦临港产业的核心思路,请问防城港市在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严 念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重点企业用工保障的关注。社会实体经济是就业的重要容纳载体。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特别是紧扣防城港市“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定位,主要通过人社服务暖企、用工保障助企、落实政策惠企三个方面保障重大项目用工需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良性互动,以就业之稳助力经济之稳、社会之稳、民心之稳。

建立助企用工帮扶机制,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我们持续优化用工政企对接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为企业分忧解难。特别是以党建为引领, 创新实施“党建+人社服务专员”工作机制,组织专员下沉一线,为企业提供用工保障等常态化、精准化服务。同时,深入开展人社帮扶政策进企业行动,通过“送政策、送服务、送资源”等专项活动,“点对点”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建立健全用工保障体系,搭建“面对面”对接平台。我们充分发挥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线上线下招聘平台的核心作用,以“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活动为统领,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系列就业招聘活动。同时,依托“防城港人社AI云端送岗”智能就业服务平台,深入挖掘企业用工需求及各类求职者求职意向,实现个性化、精细化的人岗匹配。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126场,服务进场招聘企业3212家(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1万个以上,岗位涵盖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有效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

落实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实现“实打实”减负纾困。我们加快就业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实现就业补贴业务全面网上办理,依托广西“数智人社”系统,切实提高补贴经办效率,降低企业申报成本。同时,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并在社会保险方面继续深入实施一系列阶段性、组合式稳岗减负政策,切实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截至2025年10月底,我市已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见习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各类补贴共计2560余万元;减征工伤、失业保险费超1.1亿元,惠及企业8千多家(次)。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市融媒体中心

护航高质量充分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是关键。请问防城港市在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  刘振华

谢谢这位记者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关注。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拓创新,通过狠抓治理欠薪、创新多元调解、强化仲裁办案等三大举措,全力做好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治理欠薪工作。通过创新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开工第一课”、依托“桂薪宝”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对全市在建工程项目实行全流程动态监管等举措,强化源头预防治理,最大限度在源头减少欠薪问题的发生。进一步畅通线上、线下投诉举报渠道,开展治理欠薪系列专项行动,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及时妥善化解欠薪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共化解欠薪问题97个,涉及农民工834人,追发农民工工资1941.57万元。

二是创新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机制。牵头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住建局、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部门建立了市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中心,由各部门选派调解员进驻值班,强化协调联动,使绝大多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通过调解的方式柔性化解。建立广西沿海首家“人社+海事”船员劳动劳务纠纷调解工作站,妥善化解船员劳动纠纷。会同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建立市邮政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切实维护“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创新多元调解机制,全面提升了我市的调解工作水平。今年以来,全市调解成功率达86.81%。

三是全面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效能。全市各级仲裁机构落实繁简分流制度,实行“要素式”办案,依法简化办案流程,缩短结案时间。建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确保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在30日内办结。对涉及工伤待遇、“三期”女职工等争议案件开通维权“绿色通道”,实行“快立、快调、快审、快结”。今年以来,全市仲裁结案率达98.58%。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何 鑫

因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防城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沟通采访。感谢3位发布人,也感谢现场的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