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今天: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自治区人民政府网中国政府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手机版 智能机器人 用户空间| 简体版| 繁体版|
微信公众号
防城港发布
微信
支持IPv6
无障碍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防城港市民政局 > 政策法规

关于《防城港市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2024-10-14 10:00     来源:防城港市民政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近日,《防城港市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困境儿童由于受成长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一些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由于缺乏陪伴或难以适应流入地生活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关心关爱。2023年11月,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23〕61号),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及早开展有效关爱、畅通转介诊疗通道、强化跟进服务帮扶、健全心理健康服务阵地等六方面,对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民政厅等五部门《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桂民发〔2024〕15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在广泛征求相关市级部门意见基础上,形成《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

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切实把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重点聚焦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和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而陷入困境的儿童群体,同时关注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群体,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服务主体多元、服务方式多样、转介衔接顺畅、干预帮扶精准的新时代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格局,为困境儿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力争至2027年,困境儿童精神素养明显提升,监护体系更加健全。

三、适用对象

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农村单亲家庭儿童等困境儿童。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三个部分:一是总体要求;二是主要任务;三是保障措施。

(一)总体要求。明确了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儿童工作决策部署。重点聚焦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农村单亲家庭儿童等困境儿童,构建宣传教育、筛查发现、干预帮扶、跟踪关爱全程服务链条,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服务主体多元、服务方式多样、转介衔接顺畅、干预帮扶精准的新时代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格局,为困境儿童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力争至2027年,困境儿童精神素养明显提升,监护体系更加健全。

(二)主要任务。分为5类12项任务。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开展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宣传、强化心理健康教育2项内容。二是开展心理健康监测,包括加强心理健康状况排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2项内容。三是有效开展关爱服务,包括强化家校社医联动、动员基层力量参与、实施精准关爱帮扶3项内容。四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帮扶机制,包括加强心理健康危机预警、畅通转介诊疗通道、强化跟进服务帮扶3项内容。五是深化人才队伍和阵地建设,包括提升基层队伍能力、健全心理健康服务阵地2项内容。

(三)保障措施。主要是从加强组织领导、促进社会参与、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予以强化保障。

五、核心政策问答

(一)如何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通过医校融合、医校共建、心理健康服务进校园活动等形式,为困境儿童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利用入户走访、主题活动、家庭教育指导、关爱帮扶等时机,加强对困境儿童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引导他们密切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进校园活动,为困境儿童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二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重点研究困境儿童面临的特殊困难和心理问题,重点关注困境儿童心理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引入专业社会力量等多种途径,针对机构内儿童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与儿童密切接触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二)怎样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监测?

一是加强心理健康状况排查。中小学校教师、“爱心妈妈(家长)”、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结合日常工作,可以通过定期家访、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困境儿童心理异常的,及时与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沟通。儿童主任至少每个月联系一次困境儿童、每季度入户走访一次,对已发现存在心理行为异常的,儿童主任至少每两周联系一次、每月入户走访一次,必要时协助开展早期干预或转介。二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学校每学年为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监测,针对困境儿童等重点群体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定期开展机构内儿童心理健康测评,相关测评情况应当及时纳入儿童个人档案。乡镇(街道)全面梳理辖区内困境儿童,对筛查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分类建立台账。

(三)如何有效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

一是强化家校社医联动。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联动机制,协同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和关爱活动。困境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掌握一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加强亲情陪伴、情感关怀。学校增强同伴支持,融洽师生同学关系。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强走访摸排,链接各种资源,为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关爱支持。二是动员基层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儿童主任、妇联执委、“爱心妈妈(家长)”“代理家长”等作用,为有需求的儿童分类制定心理关爱方案,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导、心理慰藉等帮扶服务。综合利用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三大服务联合体,发挥社会工作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者等作用,为困境儿童提供法治教育、心理辅导等服务。三是实施精准关爱帮扶。持续深化“牵手童行”——万名爱心家长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公益行动,巩固提升“爱心家长(妈妈)”结对帮扶、“情暖童心”心理团辅等服务品牌成效,聚焦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强化家庭教育、监护指导、心灵培育、成长支持、情感陪伴等功能。通过预防性、前置性、引导性、疗愈性的关爱服务项目,增进儿童心理健康。

(四)如何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帮扶?

一是加强心理健康危机预警。中小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年级、班级、家庭”四级预警网络,加强对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重点关爱和心理辅导援助。加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社区)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等对儿童心理危机的识别和预警能力。二是畅通转介诊疗通道。加强协同配合,畅通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预防转介干预就医通道,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闭环管理链条。三是强化跟进服务帮扶。健全心理问题困境儿童愈后复学机制。与困境儿童建立结对关爱服务关系,拓展心理健康服务路径,开展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在家庭探访、咨询服务、爱心帮扶等方面,给予精准关爱服务。

(五)在人才队伍和阵地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一是提升基层队伍能力。配齐配足中小学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师骨干培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风险识别能力。加强基层工作者心理健康业务培训,提升其对儿童心理问题识别、引导和关爱服务能力。加强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建设。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教育机构、儿童之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等机构或场所,协同搭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平台,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关爱指导和咨询服务。推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快推进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加强儿童精神专科和心理咨询门诊建设。支持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设置心理咨询室,为机构内儿童提供专业关爱服务。在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基地。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