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今天: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自治区人民政府网中国政府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手机版 智能机器人 用户空间| 简体版| 繁体版|
微信公众号
防城港发布
微信
支持IPv6
无障碍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防城港市农业农村局 > 动态信息

养护北部湾渔业资源 共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2023年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侧记

2023-05-12 10:52     来源:防城港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现场。 

立夏时节,艳阳高照,和风习习。5月6日,2023年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广西防城港市北仑河口举行。

当天下午,烈日照射的海面微波泛泛,在搭建的放流平台上,一条滑道直抵海中;一旁的水箱里,待放流的鱼苗、虾苗四处游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活动启动后,现场领导嘉宾与参加放流的渔民代表、志愿者代表一起,纷纷来到放流平台边上,将黑鲷、黄鳍鲷、花鲈、斑节对虾、日本对虾、中国鲎、青石斑鱼、紫红笛鲷等8个水生生物品种共10055万尾苗种放入海中。

在活动现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吴洽儿向记者介绍,今年的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放流的数量和品种与往年相比,放流苗种的数量更多,品种更丰富,还引入了卫星跟踪、环境DNA检测等先进手段,并对3万尾苗种进行体外标记,对放流效果进行更加科学全面评估。“从我们之前的监测评估的效果来看,增殖放流的效果是非常好的,2017-2022年各类品种的回捕率在11%~39%之间,投入产出比是1:5.6,中越两国渔民能从渔业资源养护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吴洽儿说。

“这次放流是在南海伏季休渔期间,可提高放流个体的存活率,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助于北部湾渔业资源的恢复。”防城港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管理科负责人吴一桂介绍,近年来,防城港市不断加大海洋渔业管护力度,依托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开展海洋增殖放流以及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等举措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海洋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捕捞渔民实现了增收。

“增殖放流对于我们渔民来说是一件好事。得知今年在北仑河口投放这么多苗种后,我们都非常高兴。现在正值伏季休渔期,在休渔期间这些苗种可以获得更多的生长时间。期望休渔期结束后,我们能有更多的渔获。”一位正在现场投放苗种的渔民告诉记者。

闻讯有增殖放流活动,不少附近的群众都赶到现场见证放流。看着一尾尾鱼苗、虾苗滑进海中,东兴市边民杜阿婆兴奋不已。她说:“我自小就在北仑河畔长大,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和家人一起来这里一起见证鱼苗、虾苗的投放。”

北部湾是中越两国陆地所环抱的半封闭浅水海湾,有着相对独立的地方生态群系,是中越两国渔民共同的作业渔场。在北部湾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不仅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持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渔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自2017年起,中越双方在北部湾联合开展了5次增殖放流活动,中方累计向北部湾放流真鲷、黑鲷、长毛对虾等各类水产苗种超过2.26亿尾。

根据中方科研机构的监测调研和评估,2022年,日本对虾和黄鳍鲷的回捕率分别为21.73%和11.37%。重点放流种类的产量大幅增加,资源恢复效果明显。中越两国渔业在双边领域也有良性互动合作,2022年双方水产品贸易额为25.33亿美元,增长势头强劲。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