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晚稻细菌性病害防控工作 农作物病虫情报第202418期
进入8月份以来,我市持续受到高温、大风、多雨天气影响,造成局部地区特别是沿海乡镇晚稻田高温高湿的小生境气候,十分利于水稻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与扩散蔓延,其中水稻细菌性条班病、水稻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在个田块发生较重。各地农业部门应加强田间病情的调查监测,一旦发现发病,立即指导农户施药防治,把病害控制在初发阶段,确保晚稻生产安全。
一、发生动态
据近日调查,局部田块有水稻白叶枯病及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其中白叶枯病出现急性病斑,发病中心田块的病丛率达到90%,发病严重的田块病叶率达50%以上,一般10—35%。近期为风力较大的天气,我市晚稻处于分蘖盛期,有利于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预计9月为该病发生流行期。
二、防治意见
1、各地农业植保部门要加强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准确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治。
2、科学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适当增施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浅水勤灌,防止串灌、浸灌,适时晒田,适当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植株抗病力。
3、水稻细菌性病害应急防治农药可选择噻唑锌、中生菌素、噻菌铜(龙克菌)、噻森铜、代森铵、氯溴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辛菌胺醋酸盐等。第一次用药后7天,如防治效果不理想,还要补防一次。重病田隔5~7天喷1次,连续3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