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统计小课堂│指标解读之“工业效益”篇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工业企业的效益状况是判断经济形势、制定宏观调控政策、评价工业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依据。反映工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主要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率等。
一、营业收入:规模与增长的“晴雨表”
(一)基本概念
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二)主要作用
营业收入是企业重要财务指标之一,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营业收入的取得,意味着商品价值得到实现,对于企业自身经营发展意义重大。营业收入是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资金来源,关系到企业再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营业收入是企业主要经营成果之一,是企业取得利润的重要保障;营业收入是企业现金流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营业收入的取得,也表明商品成功实现销售,从宏观经济运行看,对于实现供需平衡、畅通经济循环、防止库存积压、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营业收入增长情况是反映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利润总额:效益的核心体现
(一)基本概念
利润总额,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总额可以总括地反映企业盈利情况。
(二)主要作用
利润作为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企业业绩的核心指标。
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经过复杂的生产销售过程后,是盈利还是亏损,需要通过利润指标最终检验。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般来说,实现利润是企业所有者创建企业的根本目的,企业经营以利润最大化为重要目标,利润也是企业利益相关方进行分配的基础。
利润指标直接反映企业效益,关乎经济发展质量,在当前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利润增长率是反映经济发展速度及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营业收入利润率:盈利能力的“放大镜”
(一)基本概念
营业收入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总额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100%。
(二)主要作用
营业收入利润率属于盈利能力指标,可用于评估企业经营效率,比较各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该指标越高,表明在营业收入相同条件下,企业实现的利润越多,盈利能力越强,效率越高;反之,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弱,过低的利润率将增大企业经营风险。
四、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成本控制的“标尺”
(一)基本概念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用来反映企业成本费用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计算公式为: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成本费用/营业收入×100元,涵盖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该指标可分解为两个指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
(二)主要作用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指标用于衡量企业成本费用水平,该指标越低,表明企业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能力越强,经营效率越高。一般来说,该指标和营业收入利润率呈相反关系,该指标越低,营业收入利润率越高。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指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降成本任务关系密切,监测分析行业及企业该指标变化情况有助于掌握降成本成效、推进降成本工作。
五、资产负债率:风险与杠杆的“平衡器”
(一)基本概念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合计占资产总计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总计×100%。
(二)主要作用
资产负债率能够揭示企业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也反映债权人向企业提供资金的风险程度。资产负债率越高,则企业债务水平越高,如果资产负债率超过100%,说明企业已经资不抵债。
在有利且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企业一般倾向于提高资产负债率,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获取更多利润。但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可能导致债务风险,如果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过高问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资产负债率也用于反映企业杠杆水平,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去杠杆任务关系密切,监测分析行业及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有助于推进去杠杆工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