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广西行动(2020-2030年)》《广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中共防城港市委员会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防发〔2022〕18号)、《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防城港市实际,通过本规划制定,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防城港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全面提高医疗健康服务可及性、利用率,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和健康需求。
一、《规划》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大健康”行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康治理问题,强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伴随着防城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政府将更加注重社会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卫生健康事业作为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根据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22〕4号),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对于推动健康防城港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有重大意义,为实现防城港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二、《规划》的起草过程是怎么样的?
规划编制组于2021年4月24日完成了规划的初稿,2021年5月,向各县(市、区)和本直医疗卫生单位及委机关各科室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第二稿,于2021年6月至12月期间,一是再次征求意见形成规划第三稿,二是对各相关部门、单位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形成本规划第四稿。2022年以来,多次组织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和本直医疗卫生单位及委机关各科室研究修改完善形成第五稿;2月22日,我委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专家组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于7月29日再次征求意见。截至8月17日,共收到1个单位反馈修改意见1条,36个单位反馈无意见。其中已采纳1条、未采纳0条。并修改形成第六稿提交我委党组研究;10月24日,中共防城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2022年度第十次(扩大)会议原则通过了该规划,10月30日,经再次征集各相关科室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第七稿;2022年11-12月分送市发展改革委会签并根据会签意见修改完善形成第八稿;12月26日,根据市政府许伟副市长主持召开《规划》专题汇报会精神,将原《规划》文本与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的决定有关内容充分衔接形成第九稿。2023年1月5日,市七届人民政府第三十五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该规划。我委根据常务会议精神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根据2023年1月28日黄江市长听取规划汇报会精神和2月23日市委谭书记批示精神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当前的送审稿。
三、《规划》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什么目标?
加快实施补齐医疗卫生短板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五大卫生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卫生健康服务“五大体系”,建立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体系、中医药壮瑶京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体系、卫生健康人才支撑体系,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到2025年,防城港市公共卫生领域突出短板基本补齐,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民卫生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建成具有防城港特色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预防救治能力明显提升,覆盖城乡、灵敏高效的预防控制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基本建成。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坚实推进健康防城港建设。
四、《规划》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有什么措施?
(一)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健全完善以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迁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面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项目,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建设一批针对区域高发病症的国际性专科医疗机构,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医疗卫生辐射中心,提升区域性疾病防控救治能力。加强粤桂合作,建立持续稳定的帮扶关系。健全市、县、乡三级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全市卫生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急救体系。建设市精神病医院、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心理)科,建立精神疾病诊疗和康复中心、培训中心。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强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建设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卫生健康执法队伍。建设现代化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深入实施DRG付费改革第2个三年行动计划。
(二)建设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做优做精市级医院,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打造成为全区领先的三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引领全市整体医疗水平提升。支持县级医院提档升级,推进县级医院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推动市级及以上高水平医院对县级医院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建设高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化全面托管型医联体建设,网络化布局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引入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鼓励企事业单位联合医学院校创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平台,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建设。加强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建立医疗卫生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与国内高水平医学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医学研究。
(三)构筑完善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体系
建设现代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建设市托育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机构。依托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市、县两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提供婴幼儿照护指导服务。支持开展“医育结合”模式的托育服务,推进市妇幼保健院创成三甲妇幼保健院。加强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产儿科建设,建设市、县两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加强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推动开展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智慧健康防城港,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推动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建成防城港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工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四)建设更加健全的中医药壮瑶京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体系
深入推进中医药强市、中医药高地建设,加快把市中医医院打造成为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专科优势突出的一流市级中医医院。加快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实施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工程,实现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全覆盖。提升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中西医协同协作临床诊疗示范基地。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五)建设更加有力的卫生健康人才支撑体系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和“卫生人才十百千工程”。出台市直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贯彻落实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标准,建立“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控制数”人员总量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五、《规划》有什么主要创新举措?
一是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主要是提升试验区的医疗水平,有效改善诊疗环境和服务设施条件,满足区域内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强化对外医疗服务的国际影响力。二是打造防城港国际(东盟)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将合作中心打造成为辐射东盟、上合组织国家及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基地和公共卫生人才培训基地,成为对接东盟国家及上合组织成员国医疗服务合作的标杆性的项目。三是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完善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等之间的转诊合作机制。四是创新医养结合新模式。鼓励规模较大养老机构内设护理院,有条件的可以申请设置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规模较小养老机构可与周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医疗服务。五是规划建设防城港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将防城港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防城港市分级诊疗平台(二期)纳入《防城港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储备库,推进卫生健康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沟通衔接,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项目的集中策划包装,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乡村振兴等政策支持。
六、如何保证《规划》的贯彻落实?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加强“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分工明确、配合密切地协调推进机制,多部门合力推进规划实施,形成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将本规划项目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医疗卫生的发展需要。各县(市、区)政府负责制订本地区“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并细化分解任务,扎实稳步推进,确保与市规划的协调统一。
(二)改革创新,共同推进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进一步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改革行动能力,推进政策落实。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和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三)分类指导,控放结合
按照职责分工,细化配套措施,加强分类指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强化协作联动,加强健康领域沟通协作。强化队伍建设,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
(四)严格实施,加强监督
按照严格规划增量、科学调整存量原则,合理确定区域内公立医院的数量和布局,优化结构。合理把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设备配置,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公立医院的设置和改扩建、病床规模的扩大、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必须依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将规划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重点加强薄弱领域服务能力建设。优先加强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医疗能力和水平。建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年度考评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适时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五)加强卫生人才引培,优化医疗技术资源配置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等,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和“卫生人才十百千工程”。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形成“人才强卫”的合力和共识,努力打造一支能够满足广大群众需求,适应防城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健全以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六)推动数字健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计划生育、药品、财务监督管理信息化,整合各类卫生信息资源,建立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卫生信息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水平,高效使用卫生资源,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将卫生信息化建设投资纳入卫生事业经费预算。
七、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防城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解读人:陈华丽 联系电话:0770-2825239、13977034196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