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2023年防城港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要点》的通知防医保发〔2023〕12号
市医疗保障服务中心,各县(市、区)医疗保障局,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2023年防城港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防城港市医疗保障局
2023年5月5日
2023年防城港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自治区、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坚决守牢不发生因病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面巩固提升“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坚持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原则,聚焦减轻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医保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促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目标导向,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应保尽保
(一)巩固困难特殊人群参保成果。各级医保部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含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对象、监测对象、返贫致贫人口,下同)和脱贫人口参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参保动员、信息共享、数据比对、参保登记和保费征缴等工作。对符合参保条件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脱贫人口(含2014年、2015年退出户)要在2023年12月底前实现100%参加当年和下一年度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稳定在国家规定的99%以上,实现参保动态全覆盖。2023年每季度末实现监测对象和脱贫人口参保率在国家规定的99%以上。[责任部门:各县(市、区)医保局,市医保中心、市医保局待遇保障科。排在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继续执行“渐退式”参保资助。参加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享受参保资助,对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监测对象,按其个人应缴费部分的60%给予定额资助;对未纳入乡村振兴部门防止返贫监测的稳定脱贫人口,按个人缴费部分的50%的比例进行资助;其中,2014年、2015年退出户每年按不高于个人缴费部分的30%进行资助,具体比例由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按现行政策规定给予参保资助,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同时对应多个身份类别的,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给予参保资助。[责任部门:各县(市、区)医保局,市医保中心、市医保局办公室(规划财务科)]
(三)落实资助参保资金保障。市、各县(市、区)要加大力度保障参保资助资金投入,加强医疗救助资金与其他渠道资助资金衔接,可通过慈善帮扶、公益捐赠、村集体经济收入或扶贫项目资产收益等帮助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缴费,确保参保资助到位。各级医保部门要协调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做好资助参保资金保障,对实行“先缴后补”的人员,要在当年9月底前确保个人参保资助资金足额拨付到位。[责任部门:市医保局办公室(规划财务科)、市医保中心,各县(市、区)医保局]
(四)提升参保管理精细化水平。以县级为单位,分类建立覆盖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的参保台账,做好动态新增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服务,依托广西“慧眼防贫”监测预警平台,重点加强疑似未参保人员核查,着力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中外出务工或流动人口漏保、脱保、断保问题,确保应参尽参。对参保率未达到100%(脱贫人口、监测对象)、99%(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县(市、区),市级医保部门将采取点对点督导、不定期通报等方式,压实参保责任,切实巩固应保尽保成果。[责任部门:市医保中心、市医保局待遇保障科,各县(市、区)医保局]
(五)积极开展参保宣传动员。各级医保部门要持续开展由点到面的医疗保障政策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乡镇、村一级基层干部宣讲队伍优势,将全市面上广泛宣传与基层干部点对点精准宣传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开展参保缴费动员工作,着力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缴费、待遇享受和风险防范的主动意识,为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使群众逐渐由“被动缴费”转变为“主动缴费”。[责任部门:市医保局办公室、市医保局待遇保障科、市医保中心,各县(市、区)医保局]
二、坚持保障标准,确保待遇平稳衔接
(六)落实市域范围内“一站式”“一单制”直接结算。各县(市、区)医保部门要及时更新同当地相关部门线下交互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名单,确保身份标识准确。通过对接民政系统接口获取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名单,以出院结算时获得的身份进行结算,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待遇。对明确身份标识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市域范围内三重保障制度“一站式”“一单制”结算,即时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责任部门:各县(市、区)医保局]
(七)健全月对账和待遇落实主动发现机制。各县(市、区)医保部门在自治区级医保部门提供各县级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疗保障落实情况数据的基础上,于每月15日前对上个月辖区范围内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待遇落实情况开展常态化排查,摸清待遇发生底数,及时与各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对账,做好各项资金拨付。对未按规定享受待遇的监测对象和脱贫人口,及时排查分析原因,确保医疗保障待遇应享尽享。[责任部门:各县(市、区)医保局]
(八)狠抓依申请医疗救助待遇落实。各县(市、区)医保部门要根据自治区医保部门统一监测获取的高额医疗费用人员名单,发挥乡镇和村一级基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家庭签约医生、帮扶责任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对符合救助条件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开展依申请医疗救助,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通过县级医疗救助“一事一议”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集体研究审议依申请医疗救助待遇给付,综合判断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困难程度,对符合条件的及时落实依申请医疗救助待遇,着力减轻政策范围内费用负担。具有多重救助对象身份的,按照待遇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救助,避免重复救助。[责任部门:各县(市、区)医保局,市医保中心、市医保局待遇保障科]
三、坚持底线意识,常态化做好监测预警人员综合帮扶
(九)加强部门协同。各级医保部门要针对高额医疗费用负担引起的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部门齐抓共管的风险防范格局,如遇重大事项,要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及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汇报。各市、县(市、区)医保部门要继续将住院目录内医疗费用占比未达90%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名单推送给同级卫生健康部门。继续按照高额医疗费用“双预警”监测标准,将年内医疗费用负担在5000元以上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以及年内医疗费用负担在1万元以上的全体参保人员名单及时推送到同级乡村振兴部门,为乡村振兴部门组织实施综合帮扶提供监测预警数据支撑。[责任部门:市医保局办公室、市医保中心,各县(市、区)医保局]
(十)分门别类实施综合帮扶。针对监测发现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发挥综合保障措施作用。对已明确不符合依申请医疗救助条件或经三重制度保障后医疗费用负担仍较重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由乡村振兴部门组织落实综合帮扶,医保部门要加强与同级乡村振兴部门的对接,及时跟进掌握高额医疗费用负担人员所获综合帮扶具体措施等情况,形成闭环管理。[责任部门:市医保中心、市医保局待遇保障科,各县(市、区)医保局]
四、坚持优化服务,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十一)落实好门诊特殊慢性病先享受待遇后备案制度。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诊断为自治区统一规定的门诊特殊慢性病的,将认定的信息录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后,患者即可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待遇,各级医保部门要委托定点医疗机构打印并发放门诊特殊慢性病卡,同时要做好备案和事后监管。[责任部门:各县(市、区)医保局,市医保中心、市医保局待遇保障科]
(十二)推进医疗保障经办服务下沉。加快完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乡村基层干部和社会力量,延伸服务网络,促进服务下沉,乡镇(街道)、村(社区)医保服务覆盖面分别达100%和95%以上。继续推进“村医通+”工程,拓展“村医通+服务”。[责任部门:各县(市、区)医保局,市医保中心、市医保局办公室]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