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刘宁书记在2021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的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强区的目标要求,结合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将我市定位为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依托我市海边山文旅资源优势,《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市初步建成中国康养旅居目的地、区域性国际滨海旅游胜地、中越跨境旅游目的地、中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践区和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先行区。
二是紧紧围绕以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为核心,统筹推进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建设,重点打造文旅康养、边境跨境游等产业,《规划》提出文旅形象总体定位:健康防城港。文旅宣传口号创新口号一:旅居防城港 健康海边山。口号二:防城港—中越边境上的滨海旅居城。
三是紧紧围绕2021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做强产业,促进文化旅游转型发展。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的工作部署和全市第七次党代会做优做精文旅康养产业,打造防城港千亿级文旅新产业的工作要求,提出全力推进5大品牌旅游(带)区和16个核心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四是紧紧围绕我市“十四五”交通设施布局,随着南宁吴圩经上思至防城港、上思至峒中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布局在之前“一带、两城、两环、三区、十组团” 的基础上升级为“一带、两环、三城、三区、十组团”。
二、《规划》主要内容介绍
《规划》在全面深入分析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发展现状、形式背景、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市场趋势特征等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文旅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发展路径、发展主题、主题形象、空间构架,明确需推进重点项目和需做好的重点工作,体现《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实操性。《规划》共分为发展基础、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实施保障五个章节。现将重点内容介绍如下:
(一)《规划》提出“十四五”文旅发展的目标是:
到2025年,防城港文化产业和体育、广电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旅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构建起完善的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江山半岛、京岛、东兴国门景区、十万大山等旅游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区域旅游合作和中越跨境旅游合作不断深化,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形成,防城港基本完成国家赋予的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设重任,初步建成中国康养旅居目的地、区域性国际滨海旅游胜地、中越跨境旅游目的地、中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践区和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先行区。
到2025年底,防城港市旅游接待游客总量达535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消费560亿元以上;旅游总消费相当于区GDP比重的30%以上。江山半岛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京岛风景名胜区、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基本达到国家5A级景区标准,新增国家4A级景区4家以上,新增一批国内高端或国际一线品牌酒店,边境旅游试验区成为全国典范。
(二)《规划》提出我市文旅发展布局是:
我市对标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北部湾国家滨海度假胜地、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发展布局,提出“一带、两环、三城、三区、十组团”发展布局。一带:国家边海风景道示范带。两环:海边山旅游大环线、边海旅游小环线。三城:防城港滨海康养旅居城、东兴边境旅游名城、上思生态康养之城。三区: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区、北部湾滨海运动康养度假旅游区、十万大山森林温泉康养度假旅游区。十组团:防城港滨海康养旅居组团、江山半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组团、京岛京族文化旅游区组团、东兴边境旅游名城组团、那良峒中边境康养运动组团、大东沙滨海休闲观光体验组团、十万大山森林生态度假康养组团、上思温泉氧都康养组团、上思山水田园休闲组团、大南山长寿养生度假组团。
2.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文化+旅游、农业(渔业)+旅游、中医药与卫生健康+旅游等融合路径。
3.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文旅形象总体定位:健康防城港。文旅宣传口号创新口号一:旅居防城港 健康海边山。口号二:防城港——中越边境上的滨海旅居城。
4.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完善机场、铁路、旅游风景道等旅游交通,以及旅游码头、旅游厕所、旅游驿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优化住宿体系,举办特色美食节庆活动,培育特色餐饮品牌等,开发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设施等。
5.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民族风情文化、红色文化、中越边境文化等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推动文化演艺业和文化娱乐业健康发展。
6.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以竹山村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以文旅融合为重点的三个以上国门文化大院建设。依托本市边山海特色,争取创作文艺精品项目。促进中越边境惠民富民示范带与边境旅游结合。
7.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学艺术创作上新台段,弘扬优秀民族传统艺术,繁荣民族戏曲、传承发展民间歌舞乐等,加强优秀文艺作品宣传推广。提升文艺惠民服务水平,加强文艺团体培养建设。
8.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文化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址及文物、民族村寨等的保护利用。
9.加快公共体育事业发展。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打造中国-东盟品牌体育赛事。深化体教融合,提升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
10.加快广电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建设。加快市县两家播出机构标清转高清进程。继续推进融媒体建设。稳步推进应急广播建设。努力加强边境无线覆盖。争取建设边境地区广播电视安全监管平台。扎实推进5G广电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服务网络。
11.加强文化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对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加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村镇景观质量。强化公众的保护意识,实现全民参与保护。
(四)《规划》提出重点工程:
一是推进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工程。全力推进5大品牌旅游(带)区和16个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国家边海风景道示范带、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京岛京族文化旅游区、东兴国门景区、十万大山国家森林温泉康养旅游区等5大品牌旅游(带)区建设,建设中国-东盟健康运动产业园、白浪滩·航洋都市里、白沙湾国际自然医学度假区、广西防城港威壮·滨海文旅康养项目、广西三月三文化旅游项目、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防城港马鞍岭邮轮康养旅游度假区、泰国文化园项目、防城港金花茶小镇、东湾红树林国家级湿地公园、十万大山温泉康养旅游项目、中国上思·三仙湖温泉康养文化旅游景区、中越界河风景带、东兴市高铁旅游集散中心、东兴口岸二桥国门景区、爱琴海乐园等16个文化旅游项目。
二是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八大工程,包括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乡村文化旅游提质发展、品牌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文化旅游智慧服务提升、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培育、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效益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环境优化、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合作等。同时《规划》中提出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共44个,总投资约1929.18亿元。
(五)《规划》提出保障措施:
包括组织保障、机制保障、政策保障、人才保障、监督考核等5个方面,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文化旅游发展合力、做好规划衔接配合,健全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的文旅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市本级与县(市、区)统筹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工作机制,建立文旅监管和综合执法机制、重大文旅项目推进机制、文旅资源保护机制等,在财政金融、用地用海、优化文旅营商环境、跨境合作政策等方面提出要素保障措施,提出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基地等。
咨询电话: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甘莹,0770-6106808、15977754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