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今天: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自治区人民政府网中国政府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手机版 智能机器人 用户空间| 简体版| 繁体版|
微信公众号
防城港发布
微信
支持IPv6
无障碍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策解读

《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政策解读

2023-01-08 16:20     来源:防城港市政府办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一、主要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全区推进工业振兴大会精神,突出绿色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防城港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出台《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全力推动防城港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框架和内容

《规划》全面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时期防城港工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研判了当前发展环境,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防城港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健全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全产业链落地,基本建成钢铁、有色金属、绿色新材料、粮油食品加工等四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县域轻工业等五个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集群新高地,构建边海国际大通道,高标准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推动工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建好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市,初步建成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和国际医学开放合作新高地。

《规划》共6.09万字,分为9章、40,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发展回顾与发展环境”。全面总结了我市“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就及重要启示,分析了“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主要阐明了《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并提出了到2025年,基本建成钢铁、有色金属、绿色新材料、粮油食品加工等四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县域轻工业等五个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集群新高地,构建边海国际大通道,高标准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推动工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建好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市,初步建成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和国际医学开放合作新高地。

1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

代表性指标

单位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十四五平均增速(%

属性

产业规模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902

2300

2700

3200

4000

15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9

17

15

15

19

17

预期性

工业投资增速

%

-17

10左右

20左右

20左右

20左右

——

预期性

产业结构

轻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

%

30左右

30左右

30左右

30左右

30左右

——

预期性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值比重

%

15左右

15左右

15左右

15左右

15左右

——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排名全区靠前

排名全区靠前

排名全区靠前

排名全区靠前

排名全区靠前

——

预期性

创新能力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收入比重

%

2左右

2左右

2左右

2左右

2左右

——

预期性

累计新增创新型企业数量(包括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预期性

绿色发展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

%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完成自治区下达指标

约束

第三章“产业发展重点”。主要阐述“十四五”期间,防城港市工业发展重点方向。“打造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具体包括钢铁产业、有色金属、绿色新材料和粮油食品产业。其中,钢铁行业形成广西钢铁集团、盛隆冶金集团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广西金川、华为核心,做优精炼铜品质、做大氧化铝规模、补齐电解铝链条,大力引进电线电缆、铜箔电极、高端铝材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龙头企业,以产业链的模式走向国际;绿色新材料产业要培育壮大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建材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加强新材料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集约集聚迈进、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新材料生产基地;重点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和大豆、菜籽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引进下游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企业。“培育5个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县域轻工业。“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具体包括培育支柱产业新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5G+工业互联网、节能环保产业。


表2: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产业发展重点

序号

产业

产值(亿元)

内容

备注

一、打造四个千亿元支柱产业

(一)

钢铁

2000

形成广西钢铁集团、盛隆冶金集团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并以广西钢铁、盛隆冶金等企业为龙头,以规模化、集群化、精深化、链条化为主攻方向,打造钢冶炼轧制精深加工应用制品全产业链,建成国家级高端钢铁生产基地。


(二)

有色金属

1000

以广西金川、华昇为核心,做大产业规模,补齐产业链条,做优精炼铜品质、做大氧化铝规模、补齐电解铝链条,大力引进电线电缆、铜箔电极、高端铝材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龙头企业,以产业链的模式走向国际。形成原材料保障可靠、冶炼基础雄厚、精深加工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三)

绿色新材料

1000

培育壮大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建材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加强新材料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集约集聚迈进、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新材料生产基地。


(四)

粮油食品

1000

打造亚洲最大的植物食用油加工基地,创建国家级粮油食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和大豆、菜籽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引进下游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企业。发展蔗糖精深加工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链。持续推进粮油、糖等食品产业二次创业向纵深发展,引导企业着力以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引领产业向高端化转型,引进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饲料产业园。


二、培育五个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

(一)

电子信息

100

谋划建设智能终端产业园,重点引进面向东盟国家的高端电子产品软硬件生产企业和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打造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和数字产业集群。


(二)

能源

150

多途径促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循环发展,提高能源生产、转化、利用效率,注重能源供应、生态环境、科技和经济安全。推动核电二期尽快建成投产发电,争取核电三期等尽快获批开工;加快推进海上风电、南山风电场、渔光互补等项目建设。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储能建设,加快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三)

装备制造

200

以钢铁产业和有色金属产业提档升级为基础,依托中一重工、十九冶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布局发展汽车制造储能装备制造、冶金装备制造、集装箱制造等产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农业机械、制糖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海工装备等,构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配套协作体系。


(四)

生物医药

100

加快医药制造产业园、医疗合作产业园、医学研发产业园三大园区以及区域医疗中心、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国际公共卫生合作保障基地、广西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和一大批医学大健康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形成核心引领,多点支撑的医学产业创新开放发展新格局。


(五)

县域轻工业

200

依托区域和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海产品、坚果、玉桂、八角等初级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引进一批智能白色家电等终端制造、玩具制造、纺织、服装生产等项目,大力发展落地加工产业。要依托丰富的木材资源优势,推动高端板材、木制品、高端家具等木材加工行业全产业链,实现木材加工向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发展。


三、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

(一)

培育支柱产业新技术

(二)

新一代信息技术5G+工业互联网

(三)

节能环保产业


第四章“工业园区发展”。主要阐述“十四五”期间,防城港市工业园区发展重点,一是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强化园区“内联”“外合”。具体包括优化功能分区规划“集聚化”、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家园化”、强化园区“内联”“外合”“链条化”;二是重点园区发展指引,包括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防城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防城区工业园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上思县工业集中区;三是高质量发展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以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为中心,以全面开放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结构合理的高质量的健康产业体系,同时重点开展国际医学交流合作,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发展传统医药和食品产业;四是园区提质增效,包括提升园区集聚能力、增强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园区绿色发展。

表3:园区主导产业布局及培育目标

序号

产业园区

主导产业

2023年工业总产值目标(亿元)

2025年工业总产值目标(亿元)

1

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钢铁、有色金属、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粮油

2200

3500

2

防城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

15

50

3

防城区工业园区

钢铜铝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

配套市经开区钢铜铝下游产业

70

100

4

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

中草药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轻纺服饰加工,电子信息、玩具加工

20

100

5

上思县工业集中区

矿产、制糖、林板林化、建材、制药

70

120


合计

2375

3870

第五章打造现代化临港工业体系”。主要阐述“十四五”期间围绕“现代化临港工业体系”四大抓手,一是强特色,打造临港工业品牌。具体包括打造防城港市工业振兴“主引擎”,加快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国际医学开放合作新高地,大力发展“边贸+”产业,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构建跨国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二是调结构,培育临港工业新动能,具体包括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积极谋划产业新路径新领域。三是抓项目,夯实临港工业发展后劲。四是迎双碳,构建临港绿色工业体系。

第六章“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主要提出“十四五”期间,防城港工业数字化转型七大举措,即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造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工作、创新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和加强信息化赋能新型工业化。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六大行动”。主要围绕打造临港沿边工业发展新格局,提出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六大行动。一是补链扩群优化行动,具体包括做优做强临港绿色大工业、做精做特“海”“边”“山”绿色加工制造业、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二是技术创新引领行动,具体包括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工业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科技体制深化改革;三是企业主体培育行动,具体包括打造领航企业新方阵、壮大骨干企业新实力、推进企业上市零突破、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四是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行动,具体包括加强工业品牌培育、开拓工业产品市场;五是县域工业振兴行动,具体包括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强县、提升县域园区承载能力;六是实施精准招商行动,具体包括加强产业链招商、加强工业领域招商统筹与协调。

第八章“环境影响分析”。主要阐述《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保障体系。其中,“环境影响分析”主要涉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重点产业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和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第九章“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绿色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实施园区体制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强化人才支撑、规划评估与调整。

《规划》还附有防城港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项目合计220项,累计投资总额为5133.66亿元。其中:

钢铁产业项目41项,总投资1139.63亿元;有色金属产业项目14项,总投资575.80亿元;绿色新材料产业项目34项,总投资746.34亿元;粮油食品产业项目17项,总投资128.03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2项,总投资405.40亿元;能源产业项目18项,总投资1107.73万元;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5项,总投资212.4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项目43项,总投资619.39亿元;县域轻工业产业项目26项,总投资201.92亿元。


解读机关: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人:戚拓业

联系电话:0770-282122313197609886


文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