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印发了《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防政发〔2021〕12号)(以下简称《纲要》),为更好理解和贯彻实施《纲要》,现将《纲要》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十三五”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苦干实干,勇于担当,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发展,办成一批大事好事,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我市在“十三五”时期以来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工业骨架逐步加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服务业稳步发展,科技创新势头强劲。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发展底线进一步筑牢。开放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开放合作呈现崭新局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支撑开放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全域防城港”建设初显成效,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持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多项先行先试成果成为典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纲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为指导,依据中共防城港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同时也融入了中央与自治区党委的《建议》精神。
二、总体结构
《纲要》采用篇章节的结构,主要由文字和图件两大板块组成,其中文字板块由序言和14篇52章160节26个专栏构成。第一篇为总论,主要阐述我市“十三五”期间取得的发展成就、面临的发展环境、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南向门户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二篇至第十三篇为分论。主要是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发展的重点任务,内容涵盖了边海联动开放新格局、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国内国际双循环、体制机制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文化建设、生态建设、民生福祉、社会治理、安全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重点任务。第十四篇主要是做好规划实施保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落实规划实施责任,科学制定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最后的图件板块由8张图组成,主要包括空间功能区划、综合交通规划、重点产业园区布局、旅游发展布局、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城镇体系布局、生态保护与建设、重大水利布局等图件。
三、发展目标
(一)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对照自治区“基本建成壮美广西,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市将在建设国际海陆双通道、重要国际门户枢纽、临港产业基地等方面有新作为,为广西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城市影响力大幅提升;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海边山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市、创新型防城港、健康防城港基本建成,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质量数量大幅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城乡面貌根本改观,美丽防城港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政府、法治城市、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平安防城港、清廉防城港达到更高水平;民族团结和边疆治理巩固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为有效实现以上战略定位的要求,“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23年,“十四五”中期,建市三十周年之际,全市实现GDP100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第二步,“十四五”期末,实现GDP超1300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GDP11.5万元,年均增长6%;财政收入12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
四、重点任务
一是构建边海联动的开放新格局。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增强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努力建设服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先行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是构建“海边山”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的创新驱动力,统筹做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老、新、特”三篇文章,做大做强“老新特”三大支柱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提速发展海洋经济,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海边山”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大通道、发展大产业、谋求大发展”的发展目标,加速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四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五是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力构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六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 行动;推动农村改革,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七是构建“全域防城港”协调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国家、自治区区域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继续贯彻实施“全域防城港”理念,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港产城海”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科学统筹滨海城市规划建设,将防城港建设成富有特色、人居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
八是建设彰显“海边山”魅力的文化旅游强市。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出边海文化,充分挖掘京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及红色文化,加快打造独具特色的海边山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
九是建设具有海湾特色的生态防城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海湾特色的生态防城港。
十是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防城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一是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我市作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主动适应新形势,贯彻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防城港。
十二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防城港。严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不断提高市域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防城港。
解读人及联系电话:市发改委凌永三, 13877087112
文件链接: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