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枫”景 | 警民携手筑和谐 多元化解促平安
今年三季度以来,防城港边境管理支队防城边境派出所主动作为,联合社区、村委及多方力量,成功调处化解矛盾纠纷62起,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前置防线 提前介入
抓早抓小“解民忧”

工作中,该所始终坚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依托“警格+网格”融合机制,落实民警专人专管片区,常态化下沉社区,与网格员、物业人员、楼栋长等组成联合巡查队,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矛盾排查网络。

通过日常走访、居民反映、线上信息平台等多渠道联动,主动搜集、摸排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物业纠纷、债务纠纷等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隐患早发现、早介入。
对摸排出的问题,立即建立台账,动态评估风险等级,做到潜在矛盾心中有数、应对有策,切实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7月1日,民警在巡逻中发现黄某与张某因摊位摆放问题发生争执,迅速介入调解,通过耐心沟通和法治教育,使双方达成和解,有效避免了矛盾升级,维护了辖区良好的经商秩序。

7月2日,民警又迅速介入一起因空调外机噪音引发的邻里纠纷,联合社区调解主任和物业工程师傅上门,从法、理、情多角度疏导,提出专业改造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

多元参与 协同发力
搭建平台“纾民困”

面对复杂疑难纠纷,该所打破“单打独斗”模式,联动社区居委会、司法所、专业律师、人民调解员、社区老党员及居民代表等群体,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通过现场协调会、居民议事会等为矛盾双方搭“沟通桥”。

今年8月初,民警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周某与黄某因宅基地竹林种植界限争执不休,近期更是因竹子过度生长导致矛盾激化,险些引发肢体冲突。民警立即启动联调机制,联合村委干部、老党员、乡镇司法所等组成调解组,从法理、情理等方面进行调解,给出调解建议。经多轮“背对背”“面对面”沟通协商,双方最终自愿和解,重划界限并签协议,多年积怨终于得解。
这种“多方会诊”的模式,既保证了调解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也增强了说服力,有效促进了问题的实质性解决。

长效常治 普法宣传
源头治理“润民心”

在化解现有矛盾的同时,该所更注重源头治理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今年以来,该所通过设咨询台、发手册、贴海报等方式,共开展相关宣传工作20余次,发放宣传单1300余份,向居民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自觉学法守法用法,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同时,鼓励居民参与“平安社区”共建,积极报送身边隐患问题,形成了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该所将继续深化与社区的协作配合,不断丰富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创建更高水平的平安社区奠定坚实基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