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7号台风“木兰”给防城港市带来明显风雨影响,防城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城港市防御台风Ⅳ级应急响应从2022年8月9日12时持续到8月12日17时,历时77个小时。期间防城港市大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最大降雨量257.1毫米出现在东兴市江平镇,最大1小时降雨量57.3毫米(8月12日10-11时)出现在企沙镇;沿海地区出现8-9级阵风,最大风力22m/s(9级)于8月12日9时55分出现在江平镇。防城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采取系列强有效的防台工作措施,没有因此次台风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发生,全市各主要江河水势平稳,没有超警或排洪情况,共144座水库,白石牙水库超汛限排洪0.18m,其余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

及时传达自治区会议精神。8月9日下午,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防台风视频会商调度会;8月10日下午,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许永锞主持召开第7号台风防御视频调度会,会后,防城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第一时间将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向各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进行了传达,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按自治区领导的批示指示和相关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各项防御工作。

高度重视,全面部署防御台风工作。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谭丕创书记专门作出指示并到港口区及相关企业检查指导防台风工作,就相关防御第7号台风工作作了部署;市长黄江带队到港口区、防城区检查防汛防台风各项准备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陆辉主持召开全市防御台风工作视频会,就防范台风及强降雨再次动员部署。二是及时部署相关防御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两次组织各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住建、城管、交通、教育、农业农村、文旅、海洋、海事、水文等单位召开防汛防台风专题会商会,部署相关防御工作。三是压实五级防汛包保责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向各级各部门发出《工作提示函》,进一步压实《防城港市防汛抗旱包保责任制工作方案》要求。第7号台风期间,市级包保区县的市领导和各级各部门均按要求履行部门(行业)防汛抗旱职责,下沉一线做好包保片区的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四是及时启动响应。8月9日11时30分市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Ⅳ级应急响应,12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城港市防御台风Ⅳ级应急响应。五是组织回港避风。截至8月9日17时,全市2187艘渔船,已回港2183艘,4艘在南沙渚碧礁军港避风;船上人员4938人,已上岸4910人,28人在南沙渚碧礁军港附近作业;鱼排作业人员710名及近海养殖人员796名全部上岸,做到了100%上岸避险。六是及时调度一线。10日晚上,气象部门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后,市防汛办第一时间直接电话调度防城区江山、那良、峒中、扶隆、滩营等乡镇和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公司,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应对,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七是加强督导检查。8月9日至10日派出2个督导检查组分赴港口区、防城区、东兴市有关工厂、机关、建筑工地、渔港、旅游景点等对各地防御台风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八是加强值班值守。9日中午12时启动防御台风四级响应后,市应急局全员投入防台风工作,气象、水利、水文、海事等单位也加强值班,做好防御台风应对工作。

各级各部门抓实抓细各项防范措施。一是全市各级气象台9日以来,向市民发布台风蓝色信号6次,大风蓝色信号1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8次,暴雨黄色预警信号2次,提醒做好生产生活方面的安全防范。二是市住建局出动检查人员62人次,排查20个在建工地,重点排查深基坑、高切坡、建筑起重机械、脚手架、临时用电、城市低洼等重点地段。三是市文旅局派出执法人员到白浪滩景区检查台风防御工作,关闭滨海浴场。四是市海洋局督促指导养殖鱼排、海上养殖场等涉海场所加固水产设施和渔港设施,做好防浪准备。五是海事部门加强巡查,重点监控主港内船舶123艘(其中危险船舶6艘)、企沙港船舶32艘、工程船舶50艘。六是移动公司投入应急发电机423台、分别部署在上思、防城、港口市区维护站,做好防汛通信保障。七是市城市管理监督局准备防汛抗洪车辆20辆,抽水水泵和发电机组2台,防汛抢险应急队伍6支,人员21人,开井盖及清理工具20套,随时投入清理障碍和排涝工作。八是各级消防救援力量对执勤车辆、随车器材、通讯设备和防台防汛必需物资进行再细致检查、再全面保养,确保器材装备不带故障、不留隐患,确保在关键时候能够“拿得出,用得上”。九是东兴市派出巡查组2个加强辖区通航水域巡查,组织人员排查了地质灾害点10个,排查城市主干道并清理了雨水蔑30余处、更换道路井盖8处、安装防坠网60余处。其他部门也按职责做好各项防汛防台风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