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防城港工匠”选树命名人选公示
根据市总工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5年“防城港工匠”选树培育活动的通知》(防工字〔2025〕7号)精神,现将2025年“防城港工匠”拟选树命名人选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如对人选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于2025年9月24日前通过邮寄或直接送市总工会。地址:防城港市港口区渔万路29号,市总工会办公楼204室,联系人:高华,联系电话:0770-2822896,直接送的以送达日期为准,信函以到达日邮戳为准。
公示人选如下:
1.邓迪凯,男,壮族,1999年5月生,大学本科,广西电网公司防城港供电局信息中心网络安全及数据应用班工程师、助理工程师、高级作业员。
简要事迹:作为广西电网网络安全攻防团队核心队员、防城港供电局网络安全工作主要骨干之一,潜心钻研网络安全技术,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筑牢网络安全防线,维护网络安全形势稳定,在近年网络安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多次获上级肯定。曾获2025年第十一届广西电网公司“十大杰出青年”、2025年川渝滇黔桂五省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第一名、2025年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时空数据安全赛题全国第一名、广西护网2025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习暨第十一届广西网络安全技术大赛第一名、2025年能源网络安全大赛全国决赛电网组一等奖、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届数据安全技能竞赛全国个人一等奖、2024年南方电网公司网络安全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南方电网公司集体二等功等荣誉。在HW-2024国家网络安全实网攻防演习期间,作为南方电网联合攻击队的队长,率领队员们研究漏洞展开攻击,创下南网历史最佳战绩,顺利达成“三不一零”目标,圆满接过南网连续六年“零失分”的接力棒。入职以来,累计挖掘公司系统漏洞上百个,排除公司网络安全风险隐患40余项,在广西电网公司多项重点专项工作中获得肯定及表彰。
2.李星志,男,汉族,1996年1月生,大学本科,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铁总厂2号高炉车间高炉值班工长,中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曾在历届柳钢技术比武中获柳钢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称号,在全国第四届钢铁行业技能知识网络竞赛中获钢铁行业学技能知识标兵荣誉称号,参与“沙钢杯”第十一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高炉炼铁工赛项获第22名。该同志始终扎根高炉炼铁一线,在广西钢铁参与高炉建设并助力高炉顺利开炉,其主导攻克铁口喷溅难题获柳钢科技进步奖并形成先进操作法获一等奖。他时刻关注原燃料质量变化并及时调整操作参数,优化煤气流分布,提高煤气利用率。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25年(截至8月底)2号高炉焦比同比下降6.3kg/tFe,煤比同比提高8.6kg/tFe,节约燃料成本344万元,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该同志主动汲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开展多项项目研发和攻克技术难题,获柳钢科技进步优秀奖1项(市厅级),柳钢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厅级),管理攻关项目优秀奖2项(市厅级),并转化成专利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6项(国家授权5项,受通1项),发明专利2项(实质审查2项),其中获柳钢专利成果优秀奖3项。曾荣获“钢铁行业学技能知识标兵”、柳钢“技术状元”、柳钢“技术能手”、柳钢“科技先进工作者”、柳钢“先进生产工作者”、柳钢第五届“柳钢工匠”等荣誉。
3.蓝剑锋,男,汉族,1982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管控中心主管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简要事迹:曾荣获有色金属工业优质工程优秀管理者、广西华昇“工匠人才”、中铝股份 “工匠人才・杰出工匠”、中铝集团 “中铝大工匠” 等荣誉称号。蓝剑锋同志扎根氧化铝生产一线20年,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功解决多项行业技术难题。在广西华昇200万吨氧化铝项目建设中,他创新提出移动保温装置方案,有效攻克沉降槽热处理安装难题,大幅缩短工期,该工程荣获“2020-2021年度有色金属工业优质工程”奖。在试生产阶段,他主导编写《溶出沉降工序投料试车方案》,实现一次投料成功,顺利通过达产达标考核,并攻克纯几内亚铝土矿应用难题,相关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年创效超600万元。他牵头开展的《石灰化灰机灰渣分级回收方法研究》科技项目,以较低投入显著降低石灰消耗,年节约成本约715万元,获中铝股份“金点子”奖及中铝集团“银点子”奖。至今,他已申请专利16项,授权8项,发表专业论文6篇,多项成果应用于生产,累计创造经济效益显著。作为公司内部培训师,他还指导多名员工在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4.赖添武,男,壮族,1971年12月生,在职研究生,中共党员,防城港市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外科主任医师。
简要事迹:曾获广西优秀医师、防城港市第六批优秀专家和防城港市科技进步奖等荣誉。赖添武同志长期坚守临床一线,精研普外与肛肠专科技术,主刀手术数千台,创新融合中医药特色疗法,开展多项市内首创技术,成功救治高空坠落重伤少年等危重病例,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创新采用“导师负责制”结合团队协作的培养模式,通过手术带教、疑难病例分析、科研指导等多种形式培育医疗人才梯队,培养出1名院党委副书记、1名副院长及3名科室主任。他牵头构建区域救治网络,开展义诊服务2000余人次,通过医联体建设便利基层群众就医。2024年履新防城港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后,他带领团队仅用一年半成功创建全市首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引进MRI、CT等高端设备,实现床位增长127%、四级手术量增长1550%,开展钦北防地区首例儿童地贫干细胞移植,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连续三年优于“两纲”指标要求。同时增设急诊科,推出家庭一体化产房和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缩短40%,建成全市首家公立托育园,赢得群众广泛赞誉。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来带教。他主持广西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7项,制定京族医药地方标准,出版《普外科手术及术后并发症诊治》等专著3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余篇,推动民族医药传承创新。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防城港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防城港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奖二等奖各1项。
5.刘鹏辉,男,汉族,1990年8月生,硕士研究生,中共预备党员,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技师。
简要事迹:曾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同仁堂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团体和个人二等奖,“国药杯”第二届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中药调剂员大赛三等奖。他扎根教学一线,倾心培育兼具精湛技艺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助力学生成长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累计培养师生近2000人,指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得三等奖4项。主持参与市厅级及省部级课题项目6项,发表论文8篇,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受邀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及省级技能竞赛裁判4次。作为中共预备党员,在思想上牢记领袖嘱托,勇担政治使命,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培养好中医药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好岗课赛证、产教融合等工作。
6.杜海虎,男,汉族,1978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大修管理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曾获2023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电工程建设五新技术成果奖、2023年全国质量标杆奖、2024年广西电力行业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2024年第二季度核电运营挑战赛大修质量优胜奖、2024年广西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2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2025年第一季度核电运营挑战赛大修质量优胜奖等多项荣誉。作为中共党员,杜海虎同志长期深耕于核电站运行与大修管理领域,始终以实干践行初心,确保工作方向与国家能源战略、核电高质量发展要求同频共振。面对机组运行与大修管理的重大任务,他主动担当,牵头完成了防城港核电一期两台CPR1000机组的联调启动工作,带领团队圆满完成冷试、热试、装料、并网等关键任务,保障机组顺利商运,为优化广西能源结构、助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他坚持创新驱动,带领大修管理团队经过10轮次大修实践,构建了12360创新型卓越大修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他牵头推动群厂华龙大修创优工作,统筹群厂资源,落实174项优化内容,攻克了华龙一号机组大修关键技术难题。同时,他推动汽轮机检修自动化系统等多项创新装备和工艺落地,显著提升了华龙机组的综合竞争力。他参建的华龙一号西部首堆商运项目,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为核电安全高效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7.黄有吉,女,壮族,1987年4月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广西糖业集团昌菱制糖有限公司制炼车间副主任、工程师、技师。
简要事迹:曾获广西农垦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度“先进个人”称号、广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广糖集团技师”等多项荣誉。黄有吉同志长期从事生产一线,在制糖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通过无数次的实践与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煮糖技术,编写出《保证白砂糖颗粒度达标措施》《杜绝黄黑点糖的管控措施规定》等管控方法,为车间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每年检修技改期间,她聚焦每年榨季突出问题,制定解体检修计划,按周跟踪落实80余项改造项目,牵头完善制炼冷串、热串联动试机方案,针对碳钢设备多、管路杂的棘手问题。她深知技改是提效降本的关键,主动投身多项核心项目。丙糖连续结晶助晶技术改造、带领班组反复调试,摸索出精准标定温度,既发挥丙膏二次吸收作用,又规避溶糖风险。2024/2025榨季,废蜜产率同比降低0.6%,成效显著。还参与的蒸汽智能管控、中和液位均衡自控等项目,也大幅提升了澄清效率与产品质量。实现“开榨三天双线榨蔗、五天满负荷生产”,首罐糖即达一级A标准。公司也因此荣获“三冠白砂糖质量优秀奖”“连续三年质量名列前茅奖”。2014年来她带出6名徒弟;2024年公司“师带徒”结对活动启动后,她更是将技改攻关、设备维护等场景融入教学,手把手传授操作精髓与创新思维。她跟随集团技师团队赴13家制糖公司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7次,覆盖300余人,为行业人才培育注入动力。
8.莫士田,男,壮族,1979年7月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上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简要事迹:曾获2010年度“防城港市青年岗位能手”、2016年防城港市“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被中共上思县委授予上思县第一批名医工作室领衔人等多项荣誉。莫士田同志长期从事临床神经外科和医院管理相关工作,2007年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神经外科,2019年到江苏蛇牌学院进修神经内镜,2024年到广西人民医院进修神经介入。是广西预防医学会第一届卒中防治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首届广西壮族自治区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防城港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从医22年来,一直专注于高血压脑出血、颅脑损伤、脑动静脉畸形、脑积水、颅骨缺损、颅内感染、脑浅表肿瘤等方面的救治。重点是研究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完成各型脑出血的救治900余例。分别于2009年率先在本地区开展经额入路微创软通道穿刺抽吸液化脑内血肿术;持续推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救治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2011年下半年开展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大脑半球广泛性损伤致明显脑水肿和脑肿胀的重型或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14年参加广西中医药大学发生瑞康医院自治区卫生厅课题《醒脑静经TLR/NF-KB信号通路干预大鼠脑出血后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2019年率先在本地区开展腰大池-腹腔分流术;2020年率先在本地区开展神经内镜下治疗各型脑内血肿。2021年9月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项:一种神经外科临床用新型引流设备。发表国家级论文10余篇,核心论文1篇等。
9.赵霞,女,京族,1986年11月生,大专学历,东兴京族博物馆馆长、中级职称。
简要事迹:曾获评“广西正能量网络人士”,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演技之星奖等多项荣誉;赵霞同志从小热爱京族文化,13岁起便师从广西著名独弦琴演奏大师何绍、王能、陈坤鹏,深耕独弦琴艺术。多年来,致力于京族独弦琴的传承与传播,通过创新弹奏表演,让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多次代表京族参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颁牌仪式等国内外重大活动,获得多项比赛大奖。先后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正大综艺》《民歌中国》,参与凤凰卫视《乡脉—音韵里的中国》纪录片等,大幅提升京族文化影响力。中新网专访推文点击量超40万,自媒体粉丝突破51万。2015年创立“京乐独弦琴传承基地”,培养学员3000余人次,其中8人获评县级非遗传承人,2人获评市级非遗传承人。独弦琴创新工艺方面,由于独弦琴属于中高音乐器,缺少低频音色,为了弥补这一空缺,2023年参与低音独弦琴研讨并协助完成,现今已加入了京乐乐团的充当低音乐器。曾参与“百馆联动”“春雨工程”等文旅活动,促进跨地域民族文化交融;与广西民族交响乐团合作创新演绎,录制国家公共文化云公益课程,普及独弦琴艺术,积极参与“铸牢共同体”主题宣传活动,以非遗助力民族团结。
10.郑有财,男,汉族,1978年1月生,大专学历,广西泉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简要事迹:2015年来,郑有财同志先后在福建泉州与江苏无锡研学医药专业知识及药品研制技术,十年间,刻苦钻研《本草纲目》等各古代重要中医文献,秉持“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信念,以创新之力突破技术壁垒,创建广西泉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亲自担任技术攻关小组组长,先后研发了“桂肤灵抑菌膏”、“桂肤灵宝宝呵护膏”、鼻炎喷剂、“足康液”、跌打损伤贴、退热贴、护肤甘油等一系列产品,累计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商标35项,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7项。注重薪火相传,致力培育制药行业生力军,先后培养了3名技术骨干,形成的核心制药团队。2024年,团队研发的卡波姆妇科凝胶、生理性海水鼻腔护理液、皮肤创面护肤软膏、脱敏凝胶、液体敷料、远红外止痛贴、远红外舒筋活血贴等产品成功通过了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远销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获得众多消费者认可,公司年产值超2000万元,创下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时刻不忘自身的社会责任,一直以来积极参与防城港市公益活动,先后通过捐资助学、抗疫援助等活动捐赠超过10万元资金及物资。
11.杨阳,男,汉族,1985年8月生,大学本科,广西粤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长助理、车间主任,中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曾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杨阳同志主要负责企业生产技术研发、科技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生产技术及质量管理工作。入职广西粤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期间,围绕钛铁矿绿色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有效推动产业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有组织地开展产业技术攻关,引导科技资源服务于产业发展,组织完成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认定1个,防城港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认定1个,通过项目研究,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置1批,相关技术成果应用产出显著,期望实现自治区认定科技成果转化7项、为企业新增产值/节约成本4000万元以上,技术成果发明专利申请15项,获得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5项,授权10项。其中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评审鉴定,一致认为两段锈蚀法生产人造金红石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段锈蚀法生产人造金红石填补我国金红石作为生产关键基础材料严重短缺的市场空白,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12.吴本雄,男,汉族,2000年3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防城港中一重工有限公司焊工,技师。
简要事迹: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焊接技能大赛决赛二等奖,广西技术能手和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优异成绩和荣誉称号。作为一名电焊工人员,吴本雄同志始终秉持着“做一行 爱一行”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焊接工作中,先后参加南宁东盟塔方柱构件一百余吨焊接工程量、主导防城港实验中学的钢结构体育馆的柱子横梁接头焊接、广东湛江竖炉制作项目、十七冶炼钢制作项目、盛隆6#仓库制作项目、二十冶广钢宽厚板制作项目、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实验区大门制作等项目,推动各项目提前完成,有效的保证了工程进度的顺利开展。同时,吴本雄同志还兼任公司职工培训中心老师,在此期间共计监督培训电焊工百余人次,经过他的刻苦培训和严格考核,将一批批技能人才送上工作岗位,为公司技能人才储备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13.郁文胜,男,壮族,1974年4月,大学本科,广西川金诺化工有限公司电仪车间主任,高级技师、中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郁文胜同志自2019年入职广西川金诺化工有限公司,凭借过硬的技能水平,成为了公司电仪团队的核心骨干,主要负责全厂电气、仪表、自动化设计、运行、检维修工作,从事磷化工净化磷酸生产及管理。先后投身于公司110KV变电站全周期建设、川金诺信息化系统、川金诺设备监控系统、首创磷化工行业设备检维修新模式等一系列工程,为公司的稳定运行和数字化转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公司数字转型赋能生产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自治区工信厅举行的各类数字化项目申报,2023年带领电仪车间团队获得自治区支持数字化项目:湿法净化磷酸生产线数字化升级项目奖励;2024年12月,带领团队获得《川金诺设备管理系统》V2.0.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库架构和智能算法,实现了设备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性;2025年带领电仪车间团队获得广西数字化车间(基础级智能工厂)项目奖励,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
14.陈忠全,男,汉族,1987年4月生,大学本科,现任广西华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执行主任、高级工程师。
简要事迹:曾获16项国家专利(含4项发明专利,如“一种自动化节能施工用的钢架焊点预支撑结构”“可调角度的托撑配件”等高推广价值专利),7项QC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提高预留洞口尺寸偏差验收合格率”获中建协Ⅰ类成果,“提高人工草皮铺装一次合格率”等4项获广西一等奖。陈忠全同志以扎实技能与创新精神践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理念,为企业科技进步与行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主导东兴华美达广场项目创国优工程时,全程驻场指导质量管控,创新运用BIM技术优化装饰与机电施工工艺,推动项目成为东兴口岸地标,提炼的创优经验在全公司推广;牵头编制广西地标《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规程》,融入广西特色新能源技术与BIM应用,带队调研一线施工现状并对接设计院,提升地方行业标准水平。作为技术带头人,他推动专利技术在施工中转化应用,通过BIM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提升工程质量,助力企业科技水平升级,以“创精品工程、树百年华业”的理念,成为建筑行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建设的青年标杆。
15.黄文圣,男,壮族,1974年7月生,大学本科,华润水泥(防城港)有限公司工程机械主工岗副主任、工程师。
简要事迹:曾获2015年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一种V选粉机的送料装置》专利号ZL 2015 2 0243921.0、《一种袋装水泥装船装置》专利号ZL 2015 2 0243463.0)、2020年华润建材科技广西大区“劳动模范”、2021年TRIZ一级认证及《2021年TRIZ一级人才培养项目》鼓励奖。黄文圣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扎根技术一线,早期在柳江汽车配件总厂为柳汽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熟练运用AutoCAD等软件夯实技术根基;2009年加入华润水泥后,从技术员晋升至副主任工程师,全面负责设备管理与维修指导,保障生产稳定运行。曾创新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如解决石膏破机液压漏油、改装旧搅拌车为洒水车、改造粉煤灰斜槽年省电费5万元等,累计节约维修费用数万元,还引入在线振动监测、制作筛网分离装置提升效率,实施降噪工程将噪音降至75.7分贝。在团队建设中,他推动大型设备自主维修,开展技能培训实现生产人员100%持证上岗(64.71%持多证),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企业自主维修能力。作为技术骨干,他以2项专利和多项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设备管理升级,年节约成本超10万元,为华润水泥(防城港)有限公司的技术进步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标杆人物。
防城港市总工会
2025年9月18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