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司法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防城港市司法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
年度报告
2024年,防城港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守正创新,推动8项制度机制“全区首创”,2项工作取得“全区率先”,1项工作获得央媒采访播报等系列亮点工作,为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政治建设得到新加强。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及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国家法律、重要的地方性法规纳入学习内容,研究制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切实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深化干部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业务培训110余人次,全系统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政治轮训暨业务培训班、人民调解员培训班等5期共210余人次,不断夯实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根基。
(二)压紧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上新台阶。一是认真履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公室职责。强化工作谋划,牵头起草《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工作重点。提请市政府常务会听取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研究部署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筹备召开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工作专题会议和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法治建设主体责任。二是加强法治督察。对市直和各县(市、区)法治建设工作开展实地法治督察。2024年共督促问题整改33个,牵头组织整改自治区法治督察指出问题11个,不断提升我市法治建设水平。重视工作机制创新,今年9月,市司法局与市政府督查室在全区首创建立法治督察与督查检查考核衔接联动机制,不断提升督察质效。三是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牵头组织开展涉企规范性文件的专项清理工作,完成政务服务与政务公开各项任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互联网+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协同监管机制,做好本系统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区通办和承诺审批事项。常态化组织律师开展“万所联万会”和“法治体检”服务,帮助企业审查合同、梳理法律风险点、提出法律意见建议等。
(三)严格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职责,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有新进步。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职能作用。全力服务我市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工作。年内,我局为政府和各单位出具法律意见256份。市司法局创新出台了《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法治保障机制实施办法》。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在诉讼案件中有效维护政府权益。二是依法履行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职责。立法方面,全程参与了《防城港市养犬管理规定》《防城港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等3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研、专家论证、集中修改工作。规范性文件方面,在定期进行清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年内,全市共审查政府和部门送审文件25件。三是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制改革创新。大力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创新“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模式,2024年9月,在全区首创出台了行政执法监督与法治督察、行政复议衔接工作机制。此外,今年我市在全区率先建成市县乡三级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得到了司法厅的肯定。
(四)聚焦风险防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展现新作为。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诉调、访调、警调等机制的执行落实,重点防范化解涉及婚恋、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今年,指导成立我市首个商事调解组织(防城港市法泰商事调解中心)。年内,全市各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化解民间矛盾纠纷1553件,调解成功1524件,调解成功率达98.13%。共受理“三大纠纷”案件316件,调结316件,调结率100%。二是加强刑罚执行和安置帮教工作。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建立全区首个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警示教育基地;全区首创建立涉边类社区矫正对象精准管控工作机制,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边境管理支队等9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对涉边类社区矫正对象管控工作的意见(试行)》。同时,稳妥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和安置帮教工作。2024年,防城港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808人,无脱漏管和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案事件发生。全市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率达100%。三是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在全区首创建立公职律师担任行政复议员机制,并入选“2024年防城港市改革攻坚优秀成果”;全区首创建立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检察监督工作衔接机制。市本级办理的一起复议案件入选司法部公布的首批全国五大涉企行政复议典型案例。市司法局行政复议科被推荐为全国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先进集体。年内全市收到行政复议申请数491件,比2023年全年249件还高出97.18%,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
(五)坚持法治为民,公共法律服务有新提升。一是全面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广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17项主要指标,我市基本完成。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深化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值班律师视频咨询系统的推广应用,极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1米”。东兴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二是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牵头组织开展涉企规范性文件的专项清理工作,为企业常态化组织律师开展“万所联万会”和“法治体检”服务。12月中旬,防城港市司法局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做法获“营商广西 桂在便利”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大型主题联合采访,并在央媒播报。2024年,全市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群众来电来访1333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46件。三是行业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市在全区率先实现市公证处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全市办理公证5678件(其中涉外2016件)。市律师协会顺利完成换届工作,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司法鉴定和仲裁业务稳定发展,共办理司法鉴定3420件(其中法医459,痕迹2961),仲裁案件150件,标的金额9498.1万元。四是“八五”普法成绩突出。实施普法责任清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责任制。投资建设东兴、防城涉外普法阵地。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反诈骗、命案预防等为重点内容的学习宣传活动。“八五”普法成效显著,我市在“八五”普法中期验收第三方评估得分排名全区第一,市司法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4年,市司法局全面履行职能,在推进全市法治建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对标“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工作目标,还存在统筹协调力度还不够大、监督考核作用发挥还不够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和改革创新实践还不够深、对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指导不够到位等。
三、2025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强化法治统筹能力,全方位深化依法治市实践。统筹推进我市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落实落地。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突出抓好《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纲要(2023—2027年)》的实施。全力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核,抓好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构建行政执法“大监督”工作格局。持续做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进一步推动府院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高效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二)加强服务保障能力,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心工作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保障,强化立法引领保障作用,全程参与地方性法规立法。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常态化开展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提供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充分发挥法治督察、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行政复议纠错职能,倒逼推动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防城港再立新功。严守意识形态阵地,坚决维护政治安全;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管理机制(重点聚焦涉林业、走私犯罪等)及时防范风险;为打造我市“党政军警民合力共筑强边固防防线”品牌提供司法行政力量。
(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档升级,在践行司法为民中彰显担当作为。持续深化“法援惠民生”活动,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引导律师参与信访调解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律师、公证、仲裁和司法鉴定行业服务水平,持续打造一批具有边境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在涉外法治上求突破,进一步抓好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深化涉外纠纷调解工作、打造涉外法治宣传新阵地、加强涉外法治交流合作等,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