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今天: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自治区人民政府网中国政府网 |
政务新媒体矩阵 手机版 智能机器人 用户空间| 简体版| 繁体版|
微信公众号
防城港发布
微信
支持IPv6
无障碍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

防城港市创新“三类模式” 加快推动海港提效优服降费

2021-08-17 16:06     来源:防城港政研微信公众号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防城港市紧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机遇,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创新海港综合管理机制,优化通关查验机制和港口装卸工艺规程,大力推进智慧港口建设,为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推动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注活力、添动能。“十三五”期间,防城港全市港口基础设施投入超过60亿元,港口通过能力不断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全港生产性泊位达13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20万吨级泊位3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1.641亿吨。2020年1~12月,防城港市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182万吨,同比增长20.1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60.11万标箱,同比增长42.77%。

  一、创新通关作业模式,优化口岸综合服务环境

  一是加强海铁联运衔接。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建立防城港、海关等部门密切沟通机制,及时高效对船舶、船员进行疫情检测,保持港口24小时连续作业状态。出台减免集装箱库场使用费等优惠措施,港口包干费下调0.72元/吨,2020年共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7560万元。从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港口设施保安费和货物港务费收费标准降低20%。二是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针对区内外重点冶金、有色金属、粮油企业等港口大客户,制定“一企一策”的大宗物流运输解决方案。全面推行单证无纸化和网上受理,实现危化品申报、运抵报告、外拖提还柜业务线上受理,修洗箱及装卸船费用账单无纸化。将重点泊位船舶联检手续平均办理时间压缩2.5小时,外贸粮食抽样化验时间从2~3天缩短至1天。三是实行“两段准入”改革。以进口货物准予提离口岸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场地)为界,第一段监管为“准许入境”,第二段监管为“合格入市”,包括海关转场检查、附条件提离、合并检查等情形。在“两段准入”监管模式下,企业在海关取样后,无其他异常的可将货物提离海关监管场所,在企业自有仓库等待化验结果。提离货物的时间缩短12天左右,一票6.5万吨的大豆能节约仓储成本约23.4万元。

  二、创新装卸查验模式,提升物流运输便利化水平

  一是推进海铁联运箱“车船直取”和“卸船直装火车”模式。实现集装箱“船-卡”无缝衔接,为客户简化堆存环节和减少水平运输次数,每箱节约成本150元。实现高铁技术“整体出口”,成功研发我国首个50-100米出口高铁钢轨港口装卸工艺规程。2020年11月28日,我国出口印尼的首批高铁钢轨在防城港码头启运。二是创新火车定量快速装载。研发火车定量快速装载系统,一个半小时可将3000多吨精粉矿装载至火车上,较传统装载方式可节约两个小时左右。全年可为运输企业节约700多万元。三是推行非接触式查验。投入使用水尺自动观测艇,通过远程直播实现非接触式观测,外贸企业无需负担海关执法相关费用。2020年共计使用观测艇380余艘次,较传统观测方式节约700小时,间接为外贸企业节约费用约420万元。

  三、创新智慧管理模式,加快打造数字化专业港口

  一是实现铁路生产“信息化”。投入使用铁路集装箱管理系统、铁路智能调度作业系统,建成智能堆场7个,无线网络基站23座。以“5G+高清视频回传”和“5G+无人机”为试点,在码头门机、岸桥、堆取料机等大型港口装卸设备安装5G高清监控设备,并利用无人机扫测堆场,将码头操作、堆存动态信息高清实时回传,实现了中控调度、生产组织、安防管理的高效和实时同步。二是实现卡口管理“智能化”。投入使用9套智能称重系统,自动校验采集地磅数据,进港过磅用时缩减到30秒,车辆出港过磅用时缩减到40秒。2020年,集装箱车辆、作业机械通行货运大门出港平均用时为66秒。三是实现生产保障“绿色化”。健全优化海关、边检、海事等联检单位监管流程,新增监控摄像头434个,推进视频监控系统优化升级及智慧安防平台建设。科学配备码头前沿大型装卸设备、输送设备、系统堆场等58台套除尘装置及1500支雾化喷枪,按照不同配比对港区堆头、堆场道路、空场地进行结壳剂喷洒抑尘。2020年,使用结壳剂120吨,喷洒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