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绘就好“丰”景——防城港市“十四五”时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市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加快推进金花茶产业、海洋渔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通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农业发展之路,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出一幅欣欣向荣的好“丰”景。
金花茶练就“黄金产业”
2002年,金花茶被我市确定为市花;
2011年,“防城金花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2021年,金花茶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享有“茶族皇后”“植物界大熊猫”等美誉;
2025年,《防城金花茶质量等级》团体标准正式对外发布……
作为“中国金花茶之乡”,我市坐拥得天独厚的金花茶资源——全世界90%的野生金花茶集中分布于十万大山兰山支脉,全国唯一的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物种最齐全及数量最多的金花茶基因库均扎根于此,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金花茶。(资料图)
“十四五”时期,我市秉持“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强保护”的理念,推动金花茶产业实现质效双升。截至目前,全市金花茶种植面积达6.7万亩,规模稳居全国、全区首位;建成3000亩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以及4个千亩、20个百亩示范基地,防城区国茗金花茶产业示范区更入选自治区“乡村振兴+行动学习”试点项目。产能与产业链同步升级,全市年产金花茶干花50吨、干叶200吨、年育苗500万株,从事金花茶生产经营的企业有国茗、中港高科等21家(不包含家庭作坊)。目前,全市金花茶育苗、种植、加工、研发、旅游一体化产业已经形成。
为释放“生态+文化+经济”多重价值,每逢金花茶集中花期,市文广体旅局、市林业局联合市金花茶产业协会举办“金花茶赏花周”,通过摄影大赛、年货集市、网红直播等形式,既展现生态之美,又推介特色产品,吸引众多游客到访,带动周边民宿、农特产品销售。与此同时,总投资约22亿元的防城金花茶小镇项目也在稳步推进,项目规划用地196.56公顷,核心区面积1021亩,目前已完成林科所提升改造及周边环境整治、小镇展示厅建设,设立金花茶研究中心,并建成部分主题公园(一期)与研究中心专家大院。未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集科研、观光、康养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进一步巩固产业核心优势,释放更大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海洋渔业奏响绿色可持续乐章
“十四五”时期,我市扎实推进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部署,推动海洋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功创建了6个“广西首个”——首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首个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东兴市)、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对虾)产业园、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试点城市;创建了4个“国字号”渔业基地——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全国渔业平安示范县、全国文明渔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防城港金鲳鱼”“防城港泥丁”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24年“防城港金鲳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5年“广西防城港白龙珍珠湾深水网箱养殖金鲳鱼”入选全国海洋牧场优质产品生产典型案例名单,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截至目前,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7987公顷,其中海水养殖13581公顷、淡水养殖4406公顷;在册渔船2108艘,含特定区域骨干渔船31艘、乡镇管理渔船3503艘;拥有水产苗种场66家、冷链加工企业34家,冷链加工年产量4万吨,产值达24亿元,形成从养殖到加工完整的产业基础链。

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资料图)
为破解渔港经济区基础设施薄弱难题,我市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规划实施相关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191亿元,目前9个开工项目已全部完工,完成验收,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企沙1号渔业码头已正式运营。占地600亩、冷库库容20万吨的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物流园一期于2022年5月投运,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冷链物流园,大幅提升了渔业仓储流通能力。
在设施养殖方面,全市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超32万平方米、贝类延绳式吊养1万多亩、深海抗风浪养殖网箱近1000口等;在加工业领域,引进项目落户冷链园区,成立水产品预制菜联盟与协会,吸纳46家企业、开发30多个预制菜产品。同时,与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签订贸易协议,积极引进广东赛福得、浙江宁波欧亚等龙头企业;成功举办3次海洋渔业论坛、6次中越联合增殖放流活动,中方累计向北部湾放流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真鲷、黑鲷、黄鳍鲷长毛对虾等各类水产苗种超过4.2亿尾。
种植业平稳有序 畜牧业势头强劲
“十四五”时期,我市聚焦种植业结构优化,大力引进澳洲坚果、榴莲菠萝蜜、黄晶果、台湾凤梨、沃柑、四会柑、三红柚等适销优良品种,逐步淘汰品质与竞争力弱的火龙果、年橘等品种,推动水果产量稳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水果产量16.19万吨,同比增长4.2%,较2021年水果产量11.5万吨增长40.78%;2025年1~9月水果产量7.45万吨,同比增长3.8%,品种结构改善带动产业质效提升。

航拍十万大山坚果产业(核心)示范区种植基地。(资料图)
不断提升蔬菜保供能力。我市强化招商引资,加大财政投入,对秋冬种蔬菜、规模蔬菜、设施蔬菜进行奖补,建成了年产量800吨食用菌的广西强丰生物科技公司,培育了防城港鸿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思华慧家庭农场、东兴市江平家仲家庭农场等一批蔬菜种植新型经营主体,2025年1~9月,全市蔬菜产量33.34万吨,同比增长4%,稳定了本地蔬菜供应。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2021年我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亩,已全部完工验收;2022年实施10.8万亩,总体进度达100%;2023年实施10.9万亩,已完成10.73万亩;2024年承担5.43万亩建设任务,当前已完成4.83万亩。各年度建设稳步落地,持续夯实农业生产根基,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保持畜牧业稳定。我市稳定基础产能,保障全市11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30个大型畜禽养殖场、100家肉禽代养场的高效产出。推进园丰牧业原种猪场、广西农垦那梭种猪场、鑫祥农牧、富兴、伟业等10多家大型规模生猪场新建扩建项目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场达到135个,存栏生猪22.11万头,规模化率达到54.86%,防城区园丰牧业有限公司六融种猪场等4家养殖场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通过“大集团+养殖户+企业担保贷款建场+养殖保价回收”的方式,全市家禽代养场达100多家,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上思大路鸡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2024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5.91万吨,同比增长0.05%。
关联文件:

当前位置: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
桂公网安备 45060202000004号